课件13张PPT。17课《看云识天气》 作者:安徽省泾县凌云中学 潘世鹏E-mail:psp0824@163.com【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
2、揣摩比喻句的好处,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来描绘景物;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同学们了解天气情况靠什么?古代没有气象预报或现在没有设备时,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看云识天气)。有人说“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如何根据天上的云彩来判断天气情况呢?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关于云的形态的图片,结合课文彩图,让学生初步认识云的种类 。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一层(第2—5段):根据天空中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的情况。第二层(第六段):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第三部分(第七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晴天云彩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的光彩简表体会比喻的妙处
作者为什么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把它们改成平时说明的句子,比较体会用比喻的妙处。
2、用另外的比喻描绘文中的云的形态。有关天气的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云交云,雨淋淋。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学生将课外收集的有关天气的谚语、俗语、成语等进行交流,增加生活常识.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课余时间试着看云识天气,并将观察的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