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专题复习 第三章 词语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专题复习 第三章 词语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3 19: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词  语
课标要求
1.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复习指引
词语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注意积累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准确运用。学习辨析同义词、反义词,注意词语搭配、词语归类,理解并运用好成语。
一、 词语理解、词语感彩
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有:
1. 弄懂词中关键字的意思,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词。
2. 联系上下文解词法。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为同一个字与不同的字组成词语的时候,意思不尽相同。同样的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理解词语要仔细看清上下文,弄清说话时的语言环境。
3. 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
4. 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
词语理解
5. 对译。对文言词或方言,可用普通话中的相关词语来对译。
6. 列举。有些词语概括了几项,理解时就把包含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
7. 理解词语还要注意词语运用的环境和感彩。理解词语要避免牵上挂下,尤其是解释加点的词,如“一丝不苟”的“苟”是“马虎”的意思,如果把前面的“不”牵进来,理解成“不马虎”就错了,因为题目要求解释的是“苟”,加上了“不”,意思正好相反。
词语理解
一个词语表达一定的意义,有些词意义虽然相同,但
却具有不同的感彩。词语按感彩可分为:
1. 褒义词:凡是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彩的
词叫褒义词。
如:美丽、勤劳、闻鸡起舞。
2. 贬义词:凡是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彩的
词叫贬义词。
如:武断、勾结、煽动。
3. 中性词:指既不带赞美的感情,也不带憎恶的感情的词。
如:奔驰、发动、波浪滔天。

词语的感彩
正确理解词语的感彩,是为了说话作文时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褒义可变为贬义,贬义也可变为褒义。用这种说反话的方法,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
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
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即是贬义褒用。
词语的感彩
例1 根据文意,填入文中括号里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⑥欢悦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和小伙伴们戏水时的(  )声、抓鱼时的(  )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  )。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永远和儿时的伙伴在那条小河边(  )。
A. ③⑤④②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⑥ D. ③①④②
D
词语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备选词语。而要准确选词,又必须分析提供的语言环境,根据语境判断备选词语的使用位置。欢笑着戏水,抓到鱼时的欢呼,带给伙伴们的是无限的欢乐,因此,小作者才渴望能再次欢聚在小河边。
例2 根据词语意思把词语补充完整。
例:狼藉(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样子。)
1. 蜂______(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
2. 雀______(比喻活泼,蹦蹦跳跳。)
3. 雁______(比喻守纪律,有秩序。)
4. 乌______(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
这道题考查我们对词语的理解能力。题目给出具体的表示意思的词语,要求依据含义写出简介的词语。




词语理解
1. “渊博的人把学问放在心里,浅薄的人把学问放在嘴边”。这句话中“浅薄”的意思是(  )
A. (感情等)不深;微薄    B. 缺乏学识和修养
C. 轻浮;不淳朴
2. 在下面的一句话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干革命工作,要有______的要求,______的组织,______的态度,______ 的纪律。
A. 严肃 严格 严密 严明 B. 严格 严密 严肃 严明
C. 严密 严明 严格 严肃 D. 严明 严密 严肃 严格
B
B
例2 体会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加点词再造一个句子,使这个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
例句:你是班长,这件事自然由你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考查多义词的辨析。词语往往有一个基本义和由它产生的其他意思。“自然”一词的意思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表示理所当然;④不勉强,不呆板。了解了这些,用①②④中任一意思造句即可。
答案 例:在舞台上,她的表演十分自然、洒脱。
. .
多义词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新鲜:A.(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稀罕。
B.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C.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1)菜市场绿油油的青菜真新鲜。(   )
(2)病人需要新鲜的空气,这样有利于健康。 (   )
(3)爸爸出国回来讲了许多新鲜的事。(   )
C
B
A
. .
. .
. .
例3 下列词语在感彩上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A. 顶天立地 精神抖擞 游手好闲 积劳成疾
B. 臭味相投 阴谋诡计 舍本逐末 指手画脚
C. 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 无所不能 无所事事
D. 聊以自慰 如饥似渴 百般刁难 胆战心惊
B
词语的感彩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同义词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等义词,意义几乎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代替。
如:妈妈——母亲,马上——立刻,这类词为数较少;
另一种是近义词,意义虽然相同,但不完全相等,有种种细微的差别,应用上不能随意替换。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辨析同义词:
二、 同义词、反义词
同义词
1. 词义的范围大小。
如:“事情”与“事件”。
“事情”包含的范围较大,指一切事情;“事件”指某种原因所引发的事情,范围比较小。
2. 词义的轻重。
如:“努力”与“竭力”。
“努力”与“竭力”都有用力的意思。“努力”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的意思,“竭力”则是用尽全部力量的意思。
同义词
3. 适应的对象。
如:“爱戴”与“爱护”。
“爱戴”与“爱护”都有“爱”的意思,而“爱戴”适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爱护”适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还可以用于实物,如“爱护花木”等。
4. 搭配的习惯。
如:“发挥”和“发扬”。
“发挥”和“发扬”是一组近义词,“发挥”可跟“作用”“积极性”搭配;“发扬”可跟“优点”“成绩”“传统”搭配,但不可把 “发挥”“发扬”倒用配搭。
同义词
5. 感彩的不同。
如:“教诲”和“教训”,“教诲”是褒义词,“教训”是中性词;“武断”与“果断”。“武断”是贬义,表示行事凭主观判断;“果断”是褒义,表示行事有决断。
6. 文体风格的不同。
同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如:“冷”与“暖”、“迎”和“送”等。
辨析反义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词性相同才能构成反义词。
如:“长度”与“短小”不能构成反义词, 因为
“长度”是名词,“短小”是形容词。

反义词
辨析反义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2. 不能在原词前面加上“不”作为这个词的反义词。
如:“明亮”与“不明亮”不是反义词。
3. 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
如:黄、电灯等,就没有反义词。
4. 有的词只有一个反义词,有的词(特别是多义词)可以
有几个反义词。
如:快(慢、钝),进步(退步、落后)等。
反义词
例1 下列各项中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
A. 珍藏  收藏  宝藏  贮藏
B. 修正  修订  修改  订正
C. 珍贵  宝贵  珍宝  贵重
D. 修葺  修理  修复  修长
此题考查同义词的正确理解。A项中“宝藏”的意思是“储藏的珍宝财富”。其余三个词侧重指“收集宝藏”;C项中“珍宝”指“珍奇的珠玉宝石”,其余三项侧重指“值得珍爱和重视”;D项“修长”指“高或长”,其余三个词特指“恢复原样”。
B
近义词
例2 填上恰当的反义词,构成对偶句。
(1)懒惰的结果是痛苦,(    )的结果是幸福。
(2)宁为玉(    ),不为瓦全。
(3)富家一席酒,(    )户半年粮。
(4)宁可站着死,也不(    )着活。
本题是关于反义词知识的检测。    
勤劳

穷(贫)

反义词
例3 下面句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________。
(2)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得________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3)酒后驾车导致________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
A. 完好 熏陶 骇人听闻 B. 完善 陶冶 不可思议
C. 完好 陶冶 不可思议 D. 完善 熏陶 骇人听闻
D
词语辨析
三、 词语搭配、词语归类
词语搭配即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词语的搭配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 联合关系: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如“富丽堂皇”“团结”等。
2. 偏正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偏有正,表示正义的主体部分,叫中心词,表示偏义的部分是附加成分,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如“雪白”“精心照顾”等。
3. 主谓关系:前面的词语多是名词或代词,表示事物,后面的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表示陈述事物怎样。如“武艺高强”“鲜花盛开”等。
词语搭配
4. 动宾关系:前面的词语是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后面的词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表示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如:“举重”“保卫祖国”等。
5. 补充关系:前面的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词语多为形容词,后面的部分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到了什么程度,或后果怎样,有时用“得”连接,有时不用“得”。
如:“听得清楚”“回答正确”等。
词语搭配
将学过的词语,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种属、性质、特点、用途、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或排列,叫作词语的归类。这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也是加深对词义理解的训练。它一般包括:
1. 按意义归类。如:“笔、墨、纸、砚”,都属文具。
2. 按一定顺序归类:如:“春、夏、秋、冬”,是按四季时间排列的。
3. 按词语间的关系归类。
如:“汽车—运输”、“钢笔—写字”,都属“事物和作用”关系
类的。
4. 按用途归类。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都是运输工具类。
5. 按感彩归类。如“坚强、美好、高尚、无私”,都是褒义词。
词语归类
例1 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解决疑难  保卫公物
B. 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 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
D. 改善生活  天气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A项中“保卫”适用的对象应为较大的事物,如“祖国”,与“公物”无法搭配;B项中“强大”的意思是“(力量)坚强雄厚”,应与“实力”“阵容”等搭配,与“身体”搭配不当;C项中“参观”指实地观察,一般与设施、名胜古迹等搭配,应为“参加演出”或“观看演出”。
D
词语搭配
选词搭配成词组。
  A.生活  B.真理  C.联系  D.会议 E.仪式
  F.活动  G.耗费  H.安全  I.敌军
  开展(  )  召开(  )  举行(  )
  坚持(  )  维持(  )  保持(  )
F
D
E
B
A
C
例2 把下列词语按要求分类。
热情 和气 苛刻 冷淡 爽快 自大
(1) 表示好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示坏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从性质、特征、用途、关系等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比如本题中都是描写人物态度的词语,其中,热情、和气、爽快是让人感觉很好的,为一类,而另外三个词则是让人感觉难以接受的,又为一类。  
热情 和气 爽快
苛刻 冷淡 自大
词语归类
例3 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只写序号),并写出理由。
(1) ①父亲 ②儿子 ③曾祖父 ④孙子 ⑤祖父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一道红霞 ②晨曦初露 ③万道霞光 ④红日薄发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属于生活类;第(2)题属于自然常识类。这就要求我们博览群书、
留心生活,学习并掌握各类学科的知识。 
③⑤①②④
按辈分由大到小
②①④③
按日出的时间顺序
词语归类
下列各词按一定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B.冰  冷水  热水 水蒸气 开水
C.喜爱 喜欢  热爱 酷爱
D.寒冷 凉爽  温暖 酷热 炎热
A
四、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成语不能随意更改,一般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六字等形式。
1. 成语的理解不但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且要注意它的整体意义。
成语的意义不是几组词的词义的简单相加,只看字面并不能完全理解
它的真正含义。
如:“添油加醋”,并不是指“做饭时添点儿油,加点儿醋”,而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2. 成语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类:
(1)按来源归类;(2)按意义归类;(3)按描写对象归类;
(4)按感彩归类。
成语的理解与归类
1.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因其丰富、形象而具有很强的
魅力。对成语积累的检测是近年各类考试的热点之一,考题形式变
化多样,有按意思考查的,有按构词方式考查的,有按形成方式或
出处考查的,等等。
2. 近年来,小升初考试特别是重点中学招生考试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综
合能力的考查,成语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个考点。成语运用既是一个
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要求我们不但要知道、理解成语,还要能灵
活地运用成语,能够把对成语的学习融于日常生活中。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例1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为了处理国家大事,经常__________(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夜晚接着干)地工作。
(2)马克思生活处于极端困窘的时候,恩格斯__________(用尽全部的力量)地给他帮助。
夜以继日
竭尽全力
成语理解
例1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3)为了早日建成三峡大坝,许多工程师常常__________(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地工作。
(4)我们跨世纪的一代,__________(任务繁重,道路漫长),必须好好学习,加强锻炼。
此类试题是对成语理解的考查,但它又比直接理解成语难度要大。因此,一定要认真理解提供的语境和意思,结合自己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习惯逐一判断,逐一答题。 
废寝忘食
任重道远
成语理解
选出能替换画线部分的恰当成语。
(1)我们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
A. 高不可攀     B. 好高骛远 C. 高瞻远瞩
(2)你不能把这件事看得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要认真把它做好。(  )
A. 无足轻重   B. 漫不经心 C. 三心二意
B
A
例2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写在横线上。
舍(  )为人 专心(  )志 视死如(  ) 大公无(  )
全神(  )注 穷途(  )路 宁缺(  )滥 目不转(  )
(1)歌颂人物崇高品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将成语补充完整,并且不写错别字;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将成语分类。以上词语中,歌颂人物崇高品质的有: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大公无私;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当然,成语分类的标准是多样化的,可以按感彩分,也可以按成语的来源、意义、描写对象等来分。
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大公无私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成语归类
把下面成语分别归类,写在横线上。
坐井观天  不计其数  盈千累万
兴高采烈  层峦叠嶂  成群结队
昂首阔步  刻舟求剑  连绵起伏
(1)用故事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自然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不计其数
盈千累万
兴高采烈
层峦叠嶂
连绵起伏
成群结队
昂首阔步
例3 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古代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主要是检测同学们的成语积累水平。由于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有的出自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有的来源于古代诗文,如“山重水复”出自陆游的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等等。因此,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成语的学习和积累。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毛遂自荐
完璧归赵
成语积累
辨“言”“语”,填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  )言(  )语
(2)说了很多的话 (  )言(  )语
(3)自己对自己说话 (  )言(  )语
(4)豪迈雄壮的话 (  )言(  )语
(5)像蜜糖似的话 (  )言(  )语
(6)虚假而动听的话 (  )言(  )语
(7)随口乱说的话 (  )言(  )语
(8)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 (  )言(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