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图形与几何(用量具测体积) 沪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图形与几何(用量具测体积) 沪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3 13: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量具测体积
设计意图 这节课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在实践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首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来设下悬念,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引发探究。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身边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接着让学生先猜测土豆的体积,再利用身边的量具,进行自主探索,观察实验、合作交流,通过实验总结出测量的方法,并结合实验操作,逐步解决求出土豆的体积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对比,强调土豆一定要被水完全浸没,这样才能精确地测量出土豆的体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象土豆这种不易变形的不规则物体来说,要借助水在量杯中测量出体积,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水中体现这些物体的体积。课件中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在进行实际应用练习,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又该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通过在水中拿出物体,根据下降那部分水的体积同样也能求出它们的体积。在实验操作和练习中,得出不同的测量方案,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量具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促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感受探究的乐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如果是个土豆它的体积如何计算?
2、故事引入: “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
3、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放了石块水面就上升了?上升的部分表示什么?
4、揭示课题:用量杯测体积(板书)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这土豆体积多大?你能直接求出它的体积吗?
2、论一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测算出土豆的体积?
3、试一试:每组有量杯、水和土豆
(1)交流观察:原来的水的体积,把土豆放入量杯,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升高了,独处放入后的总体积,求出两个体积的差。
(2)完成表格:
原来水的体积(ML)
放入后的总体积(ML)
水面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ML)
土豆的体积
CM3
(3)得出结论:水面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排开水的体积也是土豆的体积。
(4)如果原来只有50ML的水呢?(土豆没有被完全浸没在水中,但是水面却升高了。)
那么土豆的体积是否就是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不是,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是土豆在水面的这部分的体积,而不是整土豆的体积)
4、归纳小结: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板书)
5、练习巩固:出示PPT
(1)计算芒果的体积(下降那部分水的体积同样也能求出它们的体积)
(2)比较两块石头的体积大小。说明什么?(形状不同,但体积是相等的)
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1、如果没有体积的刻度换成长方体的容器,你能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放入石块前:长10厘米,宽5厘米,水深4厘米
放入石块后:长10厘米,宽5厘米,水深6厘米 求石块的体积?
2、珊瑚石浸没在正方体的容器中
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原来水深7厘米,取出珊瑚石后水深6厘米水面下降了( )厘米,下降水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也就是说珊瑚石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解惑答疑,总结提升
哪段学习经历给你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探讨如何测量水中会浮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或者像黄豆那么小的不规则物体,巨大的物体的体积?
综合应用,提升素养
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6升的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是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6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