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35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课件(35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3 16: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 海 潮
宋·柳永
导学

明文体

识作者

赏文本

思主题

析手法
宋词春秋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在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寄托。
柳永是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大旗帜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轶事两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 海 潮(柳永)
参差 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豪奢
叠巘 千骑
羌管 菱歌
(cēn cī)
(dī)
(qiàn)
(jī)
(qǐ)
(shē)
(yǎn)
(qiāng)
(jì)
(líng)
正音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何处的景象?
2、《望海潮》一词中哪句话揭示了这首词的主旨?
杭州的繁华与富庶之景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全词是从哪些方面来夸赞杭州的?
2、词人又是如何来夸赞杭州美景的?
(要求:选择词中一处景象,运用一种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3、柳永到底希望谁“归去凤池夸”?
柳永为何要极力夸赞杭州美景?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地理位置
都市繁华
自然风光
百姓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云树绕堤沙
怒绕卷霜雪
天堑无涯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参差十万人家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投赠之作
生不用封万户侯,
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
投赠: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或者说作者专门赋诗给某个人,达到欲求重用而推荐自己的目的。
小结
本词体现了投赠之意,虽是祝愿之辞,但气象开阔,上片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描写了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而百姓富庶、官民和乐的场景正是统治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柳永热忱积极的心境使然。
艺术手法探究—点染手法
重湖叠巘清嘉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