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免疫与健康
第1课时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基础练习】
知识点
1 非特异性免疫
1.下列哪项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线( )
①杀菌物质 ②吞噬细胞 ③免疫细胞
④免疫器官 ⑤皮肤 ⑥黏膜
A.③④
B.①②
C.④⑤
D.⑤⑥
2.下列各种生理作用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体液的杀菌作用 ②吞噬作用
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⑤黏膜的杀菌作用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知识点
2 特异性免疫
3.目前,已有部分国家研发出新冠疫苗,若新冠疫苗大范围接种之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作( )
A.药物免疫
B.自身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4.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称,肺具有造血功能。这给血液病患者和需要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移植的肺属于(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免疫器官
5.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抗体能与相应的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C.抗原被抗体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这种抗体的能力
D.人一出生体内就已经含有各种抗体了
6.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能力提升】
7.[2020·邢台]
图1较形象地表示了人体保护自身的三道防卫线,其中表示特异性免疫的是( )
图1
8.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血清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9.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11.如图2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2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卫线
12.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图3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图3
13.如图4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4
A.该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B.细胞甲表示淋巴细胞
C.免疫学中,疫苗相当于图中的a
D.细胞乙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14.如图5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5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入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5.2020年,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爆发性的传染病新冠肺炎,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 (填“病毒”或“细菌”),这种病原体从外界侵入人体细胞需要突破人体的三道防卫线,其中 (填“皮肤和黏膜”或“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卫线。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救治都能康复,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了能够抵御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填“抗原”或“抗体”),这个过程属于人体的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16.“埃博拉”曾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
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6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6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处应填写 ;②处应填写 。?
(2)在实验中,设置
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 。?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其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这种免疫类型为 。?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 疫苗后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答案
1.D
2.D [解析]
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卫线:第一道防卫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或杀死病原体;第二道防卫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卫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卫线和第二道防卫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卫线是后天获得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作特异性免疫。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⑤黏膜的杀菌作用,都属于第一道防卫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①体液的杀菌作用、②吞噬作用,都属于第二道防卫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卫线,是特异性免疫。
3.C [解析]
接种新冠疫苗后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抵抗新冠病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4.B 5.D
6.A [解析]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灭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7.C [解析]
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图B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图D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都属于第一道防卫线。人体的第二道防卫线由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图A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卫线。第一道、第二道防卫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卫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因此图C属于第三道防卫线。第一、二道防卫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卫线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8.D [解析]
疫苗是由减毒的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地预防某种传染病,疫苗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其中蛇毒属于抗原,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抗蛇毒血清只对蛇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因此这一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9.D
10.D [解析]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促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通常情况下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不能消灭多种抗原。
11.B 12.B
13.C [解析]
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细胞乙为吞噬细胞;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a抗体;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14.C [解析]
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同样的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增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卫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入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5.病毒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解析]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人体具有三道防卫线,第一道防卫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卫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卫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救治都能康复,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了能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16.(1)21天后 注射埃博拉疫苗
(2)对照
(3)抗体 特异性免疫
(4)不同浓度3 免疫与健康
第2课时 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
【基础练习】
知识点
1 免疫的功能
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识别机体中“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B.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C.能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D.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人体的第三道防卫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肿瘤免疫治疗就是利用人体的免疫机制,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方法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请描述这属于免疫功能的哪一个方面? 。?
知识点
2 计划免疫
3.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有关的 ,有计划地给人群 ,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 ,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4.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治疗
B.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被生锈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
5.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我国规定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
6.接种卡介苗可预防( )
A.结核病
B.破伤风
C.百日咳
D.小儿麻痹症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计划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就是计划免疫
B.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易行的措施
C.计划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
8.“问题疫苗”事件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恐慌,下面有关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健康的婴幼儿不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C.接种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肺结核、破伤风三种疾病
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体,提高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9.产生肿瘤和引起花粉过敏的原因分别是( )
A.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强
B.免疫监视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强
C.免疫功能较弱、免疫监视出现异常
D.免疫清除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弱
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B.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线
C.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11.关于免疫和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失活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注入人体后属于抗体
B.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C.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不需用免疫抑制药
D.计划免疫的实质是特异性免疫
12.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地发现鸡全部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大部分的存活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处理。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
B.第一次注射时,久置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C.第一次注射后,鸡获得并保持着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可能也发生过特异性免疫反应
13.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免疫,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注射胰岛素制剂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给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
D.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1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15.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如图1是人体对某种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图1
A.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
C.儿童进行的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强化接种,相当于图中甲途径所示的免疫
D.疫苗是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16.如图2表示的是某人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下列对此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图2
A.先后两次受感染时,产生抗体的时间和抗体的数量是相同的
B.第二次受感染时产生抗体的速度快、量大
C.第二次感染时产生抗体的时间要比第一次长
D.两次产生抗体的种类明显不同
17.某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处理方法
结果
第二次处理方法
结果
甲组鸡
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
无病症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
乙组鸡
不注射任何病毒
无病症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有病症
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禽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18.为了研究免疫的发生,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6只小白鼠做实验,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步骤二: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甲组的小白鼠体内;取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两周后再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在这个实验中, 是实验组, 是对照组。?
(2)在步骤一中,6只小白鼠的健康状况是否要一样? 。为什么? ?
。?
(3)乙组的实验说明:小白鼠体内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4)将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的体内,肺炎双球菌相当于 。?
(5)将另外一种致死病菌注入经乙组处理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是否能够存活? 。为什么?
。?
答案
1.A
2.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3.疫苗 接种 抵抗力
4.B 5.C 6.A
7.C [解析]
预防接种是重要的特异性防御措施,属于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该传染病的危害,但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通常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
8.B
9.B [解析]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将不能识别和清除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从而引起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
10.A [解析]
艾滋病病毒(HIV)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HIV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卫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
11.D [解析]
疫苗是一种能增强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而不是抗体;一定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还需用免疫抑制药;计划免疫的实质是特异性免疫。
12.B [解析]
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具有抗原性。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不敌病菌的鸡最终死亡。
13.B [解析]
注射胰岛素制剂不属于计划免疫;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属于计划免疫。给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是治疗疾病,不属于计划免疫;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是因为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不属于计划免疫。
14.A [解析]
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与某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
15.C [解析]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人体产生抗体是第三道防卫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图中乙途径所示的免疫是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这样的免疫也称为计划免疫,例如儿童进行的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强化接种,可以预防甲肝、乙脑疾病,就属于这种免疫。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
16.B
17.C [解析]
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相当于本实验中的甲组;甲组鸡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后,由于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可以抵抗该病毒,所以表现为无病症,即说明该脱毒禽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病原体;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甲组注射了脱毒禽流感病毒,是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对照作用。
18.(1)乙组 甲组
(2)是 保证本实验只有单一变量,其他因素应相同,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抗体 特异性
(4)抗原
(5)不能 因为小白鼠体内没有产生抵抗这种病菌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