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3 19:46:28

文档简介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中2019级期末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题,9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新”在形态。数字货币没有了实体形态,是货币的信息化形式
易。使用具有数字货币安全芯片的智
过一定的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交易,交
既能保护隐私,也
关技术对资金进行追踪
相同即可得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荒诞的情
我”态度有颠覆性转变

抛锚后的反常举动;③多人明目张
对抢劫者的无动于衷
入了抢劫者的队伍。(每点
答出任意
现实人生的残酷
丑陋
所折射的阴暗丑陋与我的善
纯形成
知的问题;③荒诞
读者带来巨大冲击,能引起读者对
考。(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9.(6分)
的栖身地,象征了希望和
成长中必
旅店应
个暖和的所在,象
向往和憧憬,希
社会是
暖有爱
旅店只是在“我
央乐之余
的临时停
象征着生活中未经
确定的目标
(每点2分,大意相
得分

读(本题共4小题
(10分
(1)应该将兵农划开为二,挑选精壮的人为兵丁,让老弱的人去屯田垦地
(评分标准
划”,翻译成“划分开”1分,“简”翻译成“挑选或选拔”1分,“精壮
翻译成“精
分,句意通顺2分
(2)唯独左宗棠敢
藩相抗衡,稍微的屈服都没有
意见)取舍上有时和曾国藩相相合,有
相合。(评分标准:“抗行”翻译成“抗衡
翻译成“稍微
趣舍”翻译成“取
分,句意通顺2分。)
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6分
融入客观景物。前四
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
我两
忘的境界
客观景物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彩
句景物
彩、城阙、秋色、角
染着杜甫深沉
的忧国忧民之
两种境界相互映衬,艺术感染
先以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久望之后竟又生出一种哀痛
无奈的超脱,反而加深了痛
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每空1分,6分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烽火扬州路
灰飞烟灭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般都先给些“甜头
吸引老年人到场

人购买
分,共6分

②“你刊”改为“
乍品”改为“拙作”或“拙笔”
务必”改为“能”或“能够”或者册
务必
(每处1分,意近
(60分
分标
限定文体,只要围绕“熬
成议论文记叙文均
类文:52分
立意正确,内容深刻,结构清晰,有文采,书写好
类文:48~51分,立意正确,内容深刻,结构清晰,书写好
类文:45~47分,立意正确,内容具体,结构较为清晰,书写较
文:36~44分,立意较正确
不太具体,结构
晰,书
类文:35分
意错误,内容
扣分项:无

个字扣一分,字数严重不足者还应降等扣分基础上前行,那么“创新性发展”则必须更多地在“世界之中国”范疇前提下展开。以
中华传统文化为例,“创達性韓化”需要通过文化典謄和民间传坑的阐释深入中国文化
母体之中理解和把握“中国何以为之中国”“中国人何以为之中国人”的问题,从而以
之为基础在与现实的互动中追问“当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人”何以戒立的问题。中华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立足于中国,放眼于世界,侧重于将中国文化放置于世
界多样文化的谱系之中,在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來来命运如何快择”等问题的深
入思考之中深刘体悟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中华文化在世界文
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是从侧重点而言,“创造性转化”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论屡面“转过来”。仍以中
国传鱿文化为例,“转过来”即更多地是面向传统文化自身(母体)、历史典藉经典文
本做文章,目的是分疏和解析传统文化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资源,通过语义分析和
语境转換使之转化为适应当代实践需求的内涵,通过形式改造使之转化为当代人习惯的
文化形式。因此,这一过程更多地侧重于通过考证、考据、训诂和阐释的学术功夫来实
现。“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实践层面“往前走”。经过创造性的转化的优秀传
统文化仍然是一种停留于思想理念屡面的資源型存在。这些思想資源需要走进生活与当
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实践进行互动,需要走入人心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进行沟通,需要走
向世界与多样文明进行交流互鉴,从而在这一系列互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升
华理论、丰盈思想、回应时代命题,进而建设和丰富当代中国新文化。
(摘编自李新潮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创造性转化重在“继往
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进行嫁接、拼凑和移植
A.
由于“转化”是中介
和过程,“发展”才是目的,所以创造性转化不用求新
C.“创新性发展”需要立足于中国,放眼于世界,目的在于解决人类命运问题
D.“创造性转化”更多以学术层面的研究为主,“创新性发展”更看重实践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基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辩证关系。
B.文章分三个维度论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三维度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C.文章借梁启超的话来比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空间关系,使说理浅显易懂。
D.文章主要运用辩证说理的方法,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文化继承鲁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其主张与创造性转化理念有相通之处。
B.“转过来”需面向传统文化母体,激活其中富有当代价值适应实践需求的内涵
C.“往前走”侧重于从实践层面,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D.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创新性发展就没有创造性转化
高中2019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
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