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世说新语》两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1-28 23:25:00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
《世说新语》两则 作者与作品:
刘义庆,南朝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雅量等36 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
《世说新语》两则咏 雪咏yǒng 傅fù 骤zhòu
絮xù 奕yì 凝níng
差chà 不fǒu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寒冷的雪天家庭聚会家中年轻一代人不久.一会儿急速高兴的样子纷纷扬扬像差不多相比比不上高兴地笑讲解诗文什么儿子随风1.本文以咏雪为题有什么特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问:2.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老师评:短短十五个字,涵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4.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鹅毛 棉絮5、“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老师评:东晋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安。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这样的气氛,当然要出才子、才女。6、“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有人认为“前喻”而“笑”,为“后喻”而“乐”。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思考探究7、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思考探究“0”的想象 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
有人喜欢竖起的“0” ,它是飞转向前的车轮。

有人问:“‘0’是什么?”
音乐家说:“0是休止符。”
数学家说:“0是零,是 圆 。”
诗人说:“0是朝阳,满月。”
摩登女郎则说:“它是耳环、项链、戒指、
手镯。” 延 伸 拓 展举出几句古人吟咏白雪时用了比喻的诗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司马光砸缸

你知道类似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 期 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约定中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年龄尊称,您的父亲通“否”等待离开嬉戏当时尊称,“您”同行朋友到离开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
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语气词,“啊”丢下离开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信用拉回头看指一方承接就儿子礼貌惭愧整体把握 课文可分为三层,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层:友人 太丘 。
第二层:友人 元方 。
第三层:友人 元方 。 不至舍去便怒对答惭,下车引之入门不顾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他还有什么特点?问题探究不守信约无信、无礼却知错能改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错误?由此可见,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教养,识礼,聪明机灵3.人物性格陈太丘
正直 守信(2)不失礼。因为元方才七岁,不应对他求全责备,况且对于友人这种无信无礼的人,也不值得与他交谈。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知错能改了,应当宽容他,以礼相待。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5.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待人(接物)要讲礼貌、守信用
礼信6.《陈太丘与友期》全文的核心是___作者借陈元方的责客话,从反面
来证明“___”和“___”的重要性。客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_______
(用原话回答)无信礼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日中,日中不至 ——与初一(三)班学生共勉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
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教 师 总 结: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
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
诚信的重要。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
绝于史,广为流传。而作为我们学生,
要在这种情形之下摆正立场,重信守
诺,把诚实守信的美德发扬光大!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 ? ——莎士比亚   
  言不信者,行不果。   ?????????????????????????? ——墨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 ——高尔基
  
  中外名人讲“诚信”解释下列加点词:1.“俄”:

“欣然”:
2.“拟”,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表示不久。高兴地,高兴的样子。
然,“……的样子”。
比、比拟
3.“未若”:

4.“乃”:。
5.“期”:

“委”:
比不上。才约会、约定。舍弃。字词归纳
例: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子侄辈,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今)儿子和女儿。四.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
家君:
尊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谦词谦词敬词敬词谦词敬词敬词谦词敬词海阔天空自称,用谦词;称呼别人用敬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约定不再等候就走了才通“否”回头看
诚信拉离开丢下玩耍惭愧词语难点: 1 、相:a.互相。可以理解为“我和你” 双方。
b.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以理解为“我”或“你”。①相视惊疑:
②相委而去:
a.互相。包括“你”和“我”b.偏指一方。理解为“我”文言文知识积累通假字:尊君在不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不”通”否”古:拉 今:引用古:去,离开 今:前去,前往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古:约定 今:日期文言文知识积累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动词)日期(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不久相委而去就,然后 《世说新语》两则 姓名__________
一.咏 雪(3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
二.填空。(3分)
《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____________(朝代)的人。《世说新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三.翻译句子。(6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答下列问题。
1.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写出两个?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3分)
二.陈太丘与友期(6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3分)
二.翻译句子。(8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文中三个人的性格特点.(6分)
陈太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包含的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是什么?请把它抄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陈元方的责客话,从反面来证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2分)
6.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自称,用谦词;称呼别人用敬词)(9分)
①敝人__________  ②卑职_________  ③陛下________________  ④令尊___________ ⑤寡人______________  ⑥足下_______________  ⑦令郎____________  ⑧老朽 _________________ ⑨麾下_______________
8.古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常常使用一些对别人表示尊敬、对自己表示谦逊的称谓。(8分)
称别人的父亲为____________,称别人的母亲为__________,称别人的儿子为__________,称别人的女儿为____________,称自己的父亲为__________,称自己的母亲为__________,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____,称自己的儿子为___________。
9.古今异义:(10分)
1).陈太丘与友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丘舍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