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4 07: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真题再现)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 )
A.废除宰相 B.设立殿阁大学士 C.设立南书房 D.设立军机处
2.(真题再现)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俄雅克萨之战
C.中俄《瑷珲条约》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3.(真题再现)梅兰芳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剧(即京剧)只重视其艺术,对于剧本之意义,则不甚注意,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他意在强调( )
A.京剧艺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B.京剧艺术应该重视社会教化的功能
C.京剧剧本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D.京剧艺术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4.清朝雍正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主要是扩大了撰写密奏的人的范围,先后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可达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 )
A.加强了皇帝对官吏的监管
B.继承了明朝厂卫制度的传统
C.激化了各级官员间的矛盾
D.完善了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能
5.下表是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这一地区是( )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
A.东北 B.台湾 C.西藏 D.新疆
6.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这表明清朝前期( )
A.完全禁绝海外贸易 B.鼓励朝贡贸易
C.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D.自然经济发达
7.《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写道:“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雇佣关系的产生
C.理学思想的衰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从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出现了较大规模地使用雇佣劳动力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手工业(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资本投入的减少
C.经营方式的进步 D.海外市场的扩大
9.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列信息,全都属于中国古代同一个朝代的是( )
A.董仲舒、翻车、白瓷、《清明上河图》
B.京剧、关汉卿、《聊斋志异》、《齐民要术》
C.楷书、王羲之、嵩山少林、《石氏星表》
D.行省制、黄道婆、《窦娥冤》、《农书》
10.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虽穷乡亦有银秤”,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还出现“银租”,即地租折收银两,甚至有些地区或工种已有以银计价的雇工工资。这反映出( )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民族资本主义已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白银货币化进程完成
11.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意图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3.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
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
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14.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5.颜柄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反映了( )
A.戊成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戊成变法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
C.戊成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D.戊戌变法因为戊戌政变而失败
16.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其部分内容如下: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7.有学者指出,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这一“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 )
A.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
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D.措施中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18.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变法改制的先师,这说明的最实质的问题是( )
A.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
B.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的偶像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1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20.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1.下表是1914—1919年中国部分统计数据。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影响上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2.(真题再现)吴虞称赞鲁迅的《狂人日记》:“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表面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抨击的对象是( )
A.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礼教道德 C.愚昧迷信思想 D.传统文言文体
23.(真题再现)对“公车上书”的描述,过去人们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即事件当事人的说法。康有为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与结局的描述,栩栩如生,后人往往信之为确论。对此,也不乏研究者提出质疑,但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采用,对康有为的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主观色彩浓厚,可信度较低
B.孤证不立,应多类型史料进行互证
C.质疑未被广泛采用,说明真实可靠
D.作为一手史料,应为事件的真实再现
24.(真题再现)有人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 )
A.通过论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自己的思想
25.(真题再现)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26.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 )
A.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27.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席卷全国。这说明( )
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 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
28.学者傅斯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 )
A.延续了“中体西用”的陈旧观念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C.加快了清朝统治走向覆灭的进程
D.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29.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斯诺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0.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不但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然而我们领导广大的群众和红军,不但屡次击溃了敌人的“围剿”,而且从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去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的毒计。该报告( )
A.反映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 B.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
C.体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显示了解放全国的光明前途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共40分,31题10分,32题16分,33题14分)
31. (真题再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
32.(真题再现)依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索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范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根据如表格的提示,写出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9分)
重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_______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
新民主主义革命
D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俄国的民主革命是首先在中心城市爆发了武装起义,推翻封建统治,然后以武装起义的方式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走相反的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是怎样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将中国民主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什么核心思想主张?有何重要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4分)这一改变过程经历了哪几个层次?(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4分)
1188720011112500行知宏高一期末试卷答案
1-5BABAD
6-10CDCDA
11-15CDBBA
16-20DBCBD
21-25DBBBD
26-30BBDBB
31. (10分)
(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4分)
(2)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6分)
32.(16分)答案为:
主要任务: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2分)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2分)
(2)A:太平天国运动(1分);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3分)
(3)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分)
33.(14分)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影响:开眼看世界,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或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2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4分,每点1分)层次:由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2分)
(3)作用: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4分,3点选2点,每点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