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小组:
姓名: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夯实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生活之味。
3.通过赏析、仿写,学习表达与写作技巧。
4.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标划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同桌检查,是/否完成任务?)
2.将你了解的作者资料写下来。
3.考一考:给下列词语注音。
确凿(
)菜畦(
)桑椹(
)
油蛉(
)斑蝥(
)缠络(
)攒(
)豁(
)
敛(
)脑髓(
)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
竹筛(
)秕谷(
)
4.练一练:解释词语的意思。
确凿:
人迹罕至:
宿儒:
人声鼎沸: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分别找出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三.局部思读
(1)细读百草园部分。
思考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有哪些方面?是通过写哪些事来表现的?每个事情又是怎么写的?
(2)细读三味书屋部分。
思考:1.三味书屋的“味”,你认为是什么味?是通过写哪些事情来表现的?
2.结合具体语句,你认为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从
看出,先生是
的人。
我从
看出,先生是
的人。
……
四.段落研读(自己思考,完成题目之后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明确答案)
(一)研读第2段,赏百草园之景,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1.连线,明确本段的写景顺序。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
到“鸣蝉、黄蜂、叫天子”
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完成表格,思考景物描写的角度。
颜色
视觉
形状
声音
味道
(二)研读3-6段:美女蛇的故事。
1.
听到这个故事,“我”会想象到一个(恐怖/喜悦)的画面,心理上会产生
的想法,反映在行为上,我
2.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三)研读7.8段:雪地捕鸟。
1.
写雪地捕鸟的乐事,为何先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2.自制简易小工具,还原雪地捕鸟的过程。
(四)研读第9段,体会情感
离开百草园,我是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个词、句或者标点符号读出来的?
我从
读出,我对离开百草园的
。
我从
读出,我对离开百草园的
。
(5)研读第24段,体会情感
离开三味书屋,我是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个词、句或者标点符号读出来的?
我从
读出,我对离开三味书屋的
。
我从
读出,我对离开三味书屋的
。
五.梳理总结
1.梳理文章的思路、结构。
2.梳理第2段写景顺序、写景角度。3.梳理欲扬先抑的写法。4.梳理先生人物形象。5.梳理作者情感。
六.拓展阅读
阅读《周作人回忆百草园》,思考周作人笔下的百草园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这些“不同”中读出鲁迅怎样的情感?
这园是实在的,到现在还是存在,虽然这名字只听见老辈说过,也不知道它的历史,若是照字面来说,那么许多园都可以用这名字,反正园里百草总是有的。不过别处不用,这个荒园却先这样叫了,那就成了它的专名,不可再移动了……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作后园,若细分起来这是大园,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宽)约为十丈,直长(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多,整个大园可能有两亩以上吧。小园一方块,恐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
大园的内容可以分段来说。南头靠园门的一片是废地,偏东是一个方的大池,通称马桶池,任房的园门沿着池边的弄堂在池北头向西开门。智房的园门在西北正中,右面在路与池的中间是一座大的瓦屑堆,比人还要高,小孩称它为高山堆,来源不详。大抵是太平天国战后修葺房屋,将瓦屑放在这里。堆上长着一棵皂荚树,是结“圆肥皂”的,树干直径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这年代已经不很近了。路的左面靠门是垃圾堆,再往北放着四五只粪缸,是智房各派所使用,存以浇菜或是卖给乡下人的。再说北头的一片,东边三大间瓦房,相当高大,材料也很不坏,不晓得原来是什么用的,一直也没看见有什么用,总是空着,名为三间头,是任房的所有。西边有一口井,上有石阑,井北长着一棵棘树,只好摆个样子,却不能遮阴,井偏西便是往小园去的小路。园的中间一段约占全部五分之三吧,那全是可以种植的土地,从中央一直线划开,由智仁两房分用,智房西部分又分成三家,但因立诚两房缺少人力,所以那些园地常由兴房借用,种些黄瓜白菜萝卜之类。
小园一方块,搭在大棚的西北角外,其东面一半贴着大园,一半向北突出,其它三面全与别家园地接界。西北角有一个清水茅坑,全用石板造得很好,长方形,中间隔断,但不曾使用,只积着好些水,游着许多青蛙,前面有石蒜花盛开,常引诱小孩跑到这冷清的地方去。东北角有一头板门,传说是从前挑废料出去的门,外通咸欢河沿,这地名虽是这样写,但口头却都“咸沙河沿”,如不是这么说,便没有人懂得了。
七.学以致用
(一)基础知识训练
1.选择
下列关于名著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本小说集,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小说。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心理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
选择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夜,喧闹了一天的小城,万籁俱寂,这条街上人迹罕至。
B星期天上午,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C千岛湖里,沉没了一座古城,那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D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在场的观众都忍俊不禁。
(二)技巧训练
训练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A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示例:不必说千盛湖的湖光水色,安澜湾的黄河水文,图书馆的文明传承,魁星楼的古老传说;也不必说扳倒井的声名远播,魏家庄的市井生活,王府井的行人如织。单是碧波荡漾的慢城,就能让你在高青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仿写角度提示:围绕“校园景色”“学习乐趣”“餐桌美食”“文化名人”等,也可自由发挥。
不必说
,
,
,
;也不必说
,
,
。单是
,就
。
训练二:练习讲故事
第4段,想一想当年长妈妈如何讲故事,当年(童年)的“我”又如何听故事,还有今天成年的“我”是怎样复述这个故事?(将第四段中体现“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的句子画下来。)请你用用类似民间说书人的叙述语气和语调,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把同学们带入到当年“我”听故事的情景中。
训练三: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的一系列动词,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自己亲自做过的一件事。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三)阅读训练《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任选其中一篇谈一谈鲁迅的童年生活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动物写到植物
由高到低写动物
由低到高写静物
从植物写到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