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7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7张PPT 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4 08: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东北中山中学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东北中山中学
旧 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主
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群居的生活
已经学会用火
东北中山中学
新 石器时代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比较
形状
用途
制作方法
旧石器
简单、粗糙
剥去动植物的毛皮、果皮
砸打
新石器
光滑、钻孔、有造型
种植农作物的农具
打磨结合
东北中山中学
以磨制石器为主
大量使用陶器
原始农业出现
饲养家畜
生活趋于稳定
仰韶文化——彩陶
龙山文化——黑陶
新 石器时代
东北中山中学
新 石器时代
燕辽文化区
山东文化区
江浙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
红山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500-4500年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年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良渚文化
距今约5300-4500年
东北中山中学
新 石器时代
北方:
仰韶文化(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龙山文化(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
红山文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南方:
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
良渚文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
东北中山中学
新 石器时代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 比较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社会形态
社会特征
新石器
时代早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低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新石器
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分化
私有制
阶级分化
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及特征
东北中山中学
原始 私有制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聚落形态典型代表
东北中山中学
原始 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
产生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
阶级产生
原始社会解体
龙山文化遗址代表
东北中山中学
元谋人
北京人
黄河流域:仰 韶 文 化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生产力
生产关系
黄河中下游: 龙山文化
辽 河 上 游: 红山文化
长 江 下 游: 良渚文化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原始 社会的分期
东北中山中学
石器 时代遗址分布
中华文明起源区域广泛,呈现出多元性,且有向中原聚集的趋势
东北中山中学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东北中山中学
从 部落 到 国家(夏 约前2070-前1600)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考古学时代
传统史学的古史体系
年代
社会形态
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旧石器时代晚期
伏羲氏 燧人氏
距今5万-1.2万年
原始群、氏族
渔猎、采集
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
神农氏
距今1.2万-7000年
氏族、部落
渔猎、农业、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时代
炎帝、黄帝
距今7000-5000年
部落、酋邦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前期
颛顼、帝喾
距今5000-4500年
邦国的草创期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后期
尧、舜、禹
距今4500-4000年
邦国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青铜时代
夏、商、周
距今4000-2000多年
王国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铁器时代
秦至清
前221-1911年
帝国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中国大通史1:导论·史前》卷
东北中山中学
从部落到 国家(夏 约前2070-前1600)
禅让制:尧舜时期,通过推举和考察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系血缘)
东北中山中学
从部落到 国家(夏 约前2070-前1600)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东北中山中学
三、商和西周
东北中山中学
商(约前1600-前1046) 和 西周
继承制度——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相结合
(合法继承人较多、容易导致王室内部纷争)
地方行政——内外服制度(内服:商王直辖;外服:各个方国)——军事——商王相当于盟主
文字——甲骨文(卜辞)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时间:商、清末至今
(中间不存在)
东北中山中学
商 和 西周(约前1046-前771)
分封对象:王室子弟、 功臣、 先代贵族
(主体) (防范) (彰显仁德)
主要诸侯国:晋、鲁、郑、燕;齐;宋
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随从作战
典型特点:层级性等级
注意:有利于文化统一与推广
西周封建(封邦建国)——军事+血缘
(封建:有两层含义即分封制、封建社会)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4
东北中山中学
商 和 西周(约前1046-前771)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何尊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对比
东北中山中学
宗法制: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优、劣)
典型特点:血缘关系决定远近亲疏
表现:宗法、族谱、族规、寻根问祖等
西周宗法示意图
商 和 西周(约前1046-前771)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2019·全国Ⅰ卷高考·24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2018.4·浙江高考·1
东北中山中学
礼乐制:衣食住用行,等级分明。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商 和 西周(约前1046-前771)
东北中山中学
商(约前1600-前1046)和 西周(约前1046-前771)
农业: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工具落后)
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手工业:青铜铸造为主要生产部门
东北中山中学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
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
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
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商(约前1600-前1046)和 西周(约前1046-前771)
东北中山中学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特点、代表)
新石器时代 (特点、代表)
从部落到国家(夏)
禅让制
世袭制
商和西周
商(继承制度、内外服制度、甲骨文、井田制)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