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得之者得天下。”
是否有真实的历史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1.请用时间轴或示意图,并依据课文所述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过程中,其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有人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却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趋势。你阅读本课文后,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找出说服自己的依据或理由。
请自主教材第26—31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 政权更迭
问题1:请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时局具有何基本特征?
政权更迭的频率比较高;大分裂大动荡中有局部统一、短暂统一;......
问题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过程中,其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政权更迭频繁、士族政治兴起;
北方经济恢复、江南得到开发;
民族交融加强、民族对立存在;
......
二. 士族政治
问题1:请你阅读教材P28“历史纵横”,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东晋政治的特点。
士族政治
萌芽:东汉
壮大:曹魏、西晋
顶峰:东晋(门阀)
转衰:南朝
问题2:士族政治的兴起,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加剧分裂动荡;......
威胁皇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削弱士族势力,皇权、中央集权回归;
士族专权,皇权垂拱。
三. 江南开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江南地区经济的变化。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教材,请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江南经济开发(民族交融)
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光照、气候等;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政府政策重视
北民南迁(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等)
山区民族交融
......
促进
(2011·新课标全国卷·25)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四. 民族交融
1.阅读教材,请指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过程中,推进民族交融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友好交往:如江南经济开发;
民族治理:蜀国、吴国等;
民族内迁:中原文明,优势吸引;
战乱冲突:政权更迭,人口流动;
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
从胡汉夷狄
到中华民族
四. 民族交融
材料一:
民族交融具有双向性
民族交融呈现的特点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具有曲折性
政权更迭频繁、士族政治兴起;
北方经济恢复、江南得到开发;
民族交融加强、民族对立存在;
分裂 统一
南北经济格局趋向平衡
中华民族心理认同增强
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在统一中隐含分裂的因子。
为隋唐大一统、再创盛世奠基
政权更迭;士族政治;南北对峙;
江南开发;北方恢复;格局平衡;
杂居相处;共生互鉴;民族交融
大分裂、大动荡、大交流、大交融
220年
589年
1.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 )
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都认同了华夏文明
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国史编写政治性强
2.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 )
A.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B.促进黄河流域民族融合
C.促进北魏经济发展 D.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4.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490年起,北魏冯太后及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国势盛极时。这可以用来论证( )
A.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成为历史潮流
B.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古代中国各时期的主流文化不同
D.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在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