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4 09: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思考探究
中国与欧洲,在民族与国家状态上有何不同?
中国和欧洲在历史上很相似,都是一个相互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的地域,民族众多,彼此联系。可是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却长期处于统一状态。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中重要时期
先秦


隋唐
明清
起源
初创
发展与繁荣
稳定与危机

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作用?
思考探究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两汉大事记
刘邦建立汉朝
七国之乱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卫青 、 霍去病出击匈奴
设西域都护
王莽立新 , 西汉结束。
刘秀称帝,东汉
班超出使西域。
蔡伦改良造纸术。
党锢之祸。
黄巾起事。
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220
202
180
文帝即位
154
140
184
119
166
138
60
8
25
73
105
前-公元-后
朝晖破晓
夕阳晚照
文化硕果
曜日之光
教材解读
朝晖破晓: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学习聚焦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导学:结束秦末动荡,西汉初立,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措施起到巩固基础的效果了吗?
政权建立
 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经济)
“与民休息”
背景
汉初,经济   ;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尊奉    思想
措施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效果
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
(政治)
诸侯王问题
背景
汉初,“    ”,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   与 并    行制。
问题
诸侯王拥兵自重,对    造成严重威胁。汉景帝在位时,消减诸侯封地,引发    后被平定,但地方割据隐患仍然存在。
结果
体系构建
  1.汉初在经济恢复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统治基础仍不稳固,请根据材料分析其隐患。
  2.思考探究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汉初是否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为什么?
思维拓展
  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郡,高祖七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才得脱险。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两汉民族关系》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平定以后,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
——《中国史纲要》
?探究问题参考点:
条件不成熟
政权初立,根基未稳
经济状况与国力
治国思想束缚
?解决问题关键:国家实力的提高
思维拓展
外部:少数民族军事威胁
内部:地方割据势力仍然存在。
  1.汉初在经济恢复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统治基础仍不稳固,请根据材料分析其隐患。
  2.思考探究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汉初是否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为什么?
曜日之光:
西汉的强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学习聚焦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导学:面对汉初遗留下的问题,汉武帝时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采取积极的策略处理民族问题,汉王朝逐渐强盛。
(内)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颁布“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   ,    作用开始提升;
确立   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设  进行巡视监察。
经济
   ,铸币权收归中央;
   ,政府垄断盐、铁生产销售;
   ,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向他们征收财产税,保证农业稳定。
思想
接受    建议,尊崇    ,确立起主流意识形态。
(外)
开拓疆域
北击匈奴:任用   、   为将,经过三次较大战争,控制了   和   大片区域。
两次出使西域,促进西域与中原联系,形成著名的“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西汉对   和   少数民族地区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成效。
体系构建
中国“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
历史解释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创设了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监察权包括“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摘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分析各领域措施对于大一统局面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对地方控制和治理。确立大一统王朝制度保障。
能力提高
思想上强调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一步强化了大一统观念。
经济上重农抑商,保证自耕农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奠定大一统王朝物质基础。
①卫青、霍去病三次战争
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③汉武帝派唐蒙进入夜郎,派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
④汉王朝曾多次派使者出使
闽越,东瓯,南越地区,封立王号。




基础巩固
西汉疆域开拓
古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历史纵横
夕阳晚照:
东汉的兴衰
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
 学习聚焦 
  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导学:东汉“光武中兴”带来又一次兴盛,但东汉中期后,动荡的时局下,汉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王莽改新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公元9年,外戚  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王莽进行改制,但因措施不切实际,反而激化社会矛盾,政权被农民起义队伍   推翻。
光武中兴
重建汉朝:25年,   建立东汉,定都   ,实现全国统一。
措施:
政治方面,加强皇权,增强   的作用;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整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方面,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思想方面,重视儒学。
统治集团内斗
出现   和   轮流专权局面,官员士人“清议”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     ”
农民起义
184年,   领导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基础,地方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体系构建
难点解析
  东汉和帝以下均年幼即位,无法亲政,由皇太后临朝称制,朝政权力实际掌握在太后父兄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专权,便依赖贴身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得以掌控朝政。皇帝亲政后又重用皇后外戚,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局面。
东汉的外戚宦官轮流专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
施政策略,
是否重视经济发展,
民力与民心,
指导思想,
统一与稳定,
民族关系的处理,
阶级关系。
两汉兴衰经验与教训:
能力提高
文化硕果:
两汉的文化
 学习聚焦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导学:两汉是中国古代文化奠基时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西汉司马迁
《史记》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班固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
医学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数学
《九章算术》
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
蔡伦改进造纸术
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体系构建
司马相如《上林赋》
司马迁《史记》
《九章算术》
体系构建
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调查作业
当代社会的两汉文化遗产有哪些?
作业要求:
1、小组为单位调查整理,分工明确。
2、以结题报告形式上交,文字最少500字,图片、视频内容也要佐以文字。
3、建议课余时间进行,合理运用网络、校图书馆、人物访问等形式。
朝晖破晓
夕阳晚照
文化硕果
曜日之光
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
思考探究
以史为鉴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019年,习近平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局面的历史原因。
政治制度
  经济类型
    一体观念
      民族交融
        家国情怀
          文化认同
小结
西汉初年
政治:郡国并行制
经济:休养生息
思想:黄老之学
汉武帝时期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外:民族交融,巩固边疆
东汉兴衰
兴:光武中兴
衰:中央腐朽、地方割据、
  农民起义冲击。
两汉的文化
史学
文学
科技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