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4 10: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体现了什么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南北朝民歌《木兰辞》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5课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民族交融
01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单于畏汉乘其敝,乃遣使诣渔阳求和亲。……二十三年,诣西河太守求内附。”
——《后汉书》卷一一九《南匈奴列传》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
三国与两晋·魏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为何南下?
五胡乱华
自然环境
西晋
东晋与南朝
士族专权与六朝次立
江南开发与民族交融
02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日:“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宠礼》
东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士族专权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宋齐梁陈之南朝经略江南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锄草)。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史》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汉书》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气候等)
社会相对稳定,没有大规模战乱
北民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减轻剥削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和江南文化的发展。
江南开发与民族交融
436年,魏灭北燕,冯业率三百人浮海归宋,居住广东新会,为罗州刺史。冯氏非本地人,号令不行。高凉郡有“蛮”族部落十余万家,酋长冼氏。梁末,罗州刺史冯宝娶冼氏女为妻。冼夫人约束冼氏部落使从民礼,冯氏政令才得行施。冯氏数百人终于影响冼氏十余万家。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2册)
我者——他者
我们
十六国与北朝
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
民族交融与隋的统一
03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匈奴

鲜卑
汉·前赵
北凉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思考:少数民族确立的国号有什么特点?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材料: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孝文帝改革——迁都
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措施
内容
迁都
1.由平城迁至洛阳;
2.鲜卑贵族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改姓
改鲜卑姓为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改服饰,说汉语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门第,允通婚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历史趋势;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意义
课堂总结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北魏
隋朝统一
南朝(420-589)
(266-316)


383年淝水之战
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点,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摘自《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
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口流动现象在如今是再普通不过了,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