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伟大的悲剧》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伟大的悲剧》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4 07: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新课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文中的悲剧所上演的“舞台”是人类从未涉足的南极。
说到南极,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终年不化的积雪、晶莹美丽的冰川、憨态可掬的企鹅、奇异绚丽的极光这些令人神往的南极自然风光。不仅如此,在地球上,南极的天空最湛蓝,南极的空气最纯净,南极的积雪最洁白,南极的太阳最灿烂……
新课导入
南极的美景是那样的令人神往,它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探险家们。但是,还有比这更吸引他们的地方,它就是南极的极点。
在1910年之前,人类还从未有谁到达过南极的极点。探险家们都希望第一个把祖国的国旗插在这个极点的土地上,向全世界昭示祖国在南极点这个南极核心位置的存在,也希望自己的名字因此而永远镌刻在人类探险南极的史册上。在这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是挪威和英国。
新课导入
但是,要在南极极点插上祖国的国旗,探险家们面临的将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暴风雪,纵横密布令人恐怖的冰缝,零下30℃以下的酷寒等无数难以预料的危险。这些危险会一寸一寸地吞噬尽探险家们最后一丝生存的企望,将他们的满腔热血凝固成一场历史的悲剧。本文所记叙的五位英国探险家,他们的探险活动就是用悲剧的形式来完成最后的“谢幕”。但是,面对死亡,他们却用自己的品质、人格和精神赋予这出悲剧伟大的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五位南极探险史上最悲壮的英雄。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年),犹太人,奥地利作家,后加入英国籍,其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在传记文学方面,茨威格的作品不拘泥于史实,善于抓
住历史人物的性格进行再创造,形式上别具一格,内容上引人入胜。他曾为世界许多顶级文学大师写过传记,如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斯妥涅夫斯基、法国的罗曼·罗兰等,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茨威格的主要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传》等。在小说方面,其小说集《混乱的感觉》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背 景 链 接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带领英国探险队离开营地向南极点进发,他们必须抢在阿蒙森率领的挪威探险队之前到达南极点。但不幸的是,阿蒙森带领的挪威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挪威队的捷足先登,意味着英国队此行的最大意义已经转变为就向全世界证明对手取得的胜利完全属实。斯科特接受了这一冷酷无情的任务。
在返回的路上,因为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一行五人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全部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摄影底片、书信、日记和遗书,挖掘出了人物优秀的品质、人格和精神,还有他们对家人、对国家、对人类的无限热爱,通过如同身临其境的合理想象,写下了这篇著名的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亦称传。其主要是根据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材料,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形象。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纪实性是传记文学的基本要求。本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节选自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文体知识简介·传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首登南极点的相关背景;快速浏览课文,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节。(重点)
2.品味重点的语句,体会文题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3.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感知人类探求未知领域的伟大,确立坦然面对失败的达观人生态度。(素养)
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
拽着
凛冽
毋宁
厄运
zhuài
lǐn

è
吞噬
告罄
羸弱
钦佩
shì
qìng
léi
qīn
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
搂着
堡垒
辜负
鲁莽
lǒu
lěi

mǎng
拯救
姗姗来迟
怏怏不乐
海市蜃楼
zhěng
shān
yàng
shèn
检查预习
2.词语解释
【毋宁】
【销蚀】
【告罄】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语无伦次】
【海市蜃楼】
消解,消除。
指财物用完。
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悚然,恐惧的样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讲话逻辑混乱,没有条理。
比喻虚幻的事物。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战栗】
因恐惧而发抖。
整体感知
1.诵读或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边读边思考:本文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填写下表并据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912年
南极
斯科特带领的英国队
争夺涉足极点第一人
失败而归
全部遇难
整体感知
1.诵读或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边读边思考:本文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填写下表并据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911年6月,斯科特带领英国探险队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成为了别人胜利的证明人。在归途中,由于遭遇到恶劣的天气,英国探险队一行5人全部悲壮牺牲。
整体感知
2.斯科特带领英国探险队一行5人的名字和职务分别是什么?你从他们的职务中发现了什么?
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
鲍尔斯——
威尔逊——负责科学研究的博士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补充)海军上尉

一行5人中有4人与军队有关,说明这次行动是一次国家行动,是以昭示国家在南极点这个核心位置第一个涉足的历史记录为重点,探险与科学考察的目的已经退居其次。
整体感知
3.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本文的顺序是什么?文章的情节结构是什么?哪些情节可以合在一起?据此划分文章层次。
顺序
时间顺序
奔向
南极
带信
作证
失败
而归
归途
遇难
搜救
安葬
国王
跪悼



奔向南极、带信作证
失败而归、归途遇难
搜救安葬、国王跪悼
?
?
?
整体感知
4.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其中“悲”的含义是什么?它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含义的句子。
题目中 “悲”的含义指悲壮。
文中“悲”的表现:
⑴失败之悲。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2]
⑵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2]
整体感知
4.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其中“悲”的含义是什么?它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含义的句子。
题目中 “悲”的含义指悲壮。
文中“悲”的表现:
⑶死亡之悲。
①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7]
②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10]
③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11]
整体感知
4.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其中“悲”的含义是什么?它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含义的句子。
题目中 “悲”的含义指悲壮。
文中“悲”的表现:
⑷死别之悲。
“请将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13]
⑸国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15]
合作探究
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最终以悲剧而“谢幕”。但是,在阅读中,我们却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一种震撼的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在斯科特他们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他们的“伟大”又表现在哪里?下面,我们将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合作探究
1.阅读下面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原文: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①“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南极点美丽的自然风光。
②他们“焦急”的原因是什么?
担心落在挪威队的后面,不能完成代表国家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土地,把祖国的国旗插在上面的任务。
合作探究
2.阅读下面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①“他们热情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目标(南极点)就在眼前,也就是成功在即。
②“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的内容是什么?
指的是在1910年之前,人类还从未有人到达过南极点。他们要第一个把祖国的国旗插在这个极点的土地上。这不仅是个人、国家的荣誉和胜利,更是人类的荣誉和胜利。
合作探究
3.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中“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
作者是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达他们角逐失败后的那种极度沮丧、痛苦、悲凉的心情。
作者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从作者为失败者作传这一行动本身就说明了作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点拨:“第一”仅仅是一种荣誉和肯定,它并不是人生意义的全部所在。同学们,请记住:成功的体验往往是在拼搏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获得荣誉之后。
合作探究
4.第2自然段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斯科特他们极度沮丧、痛苦、悲凉的心情。在斯科特的眼中,挪威国旗在南极点的飘扬仿佛就是他的对手阿蒙森在他们的眼前扬扬得意、耀武扬威地炫耀胜利。
合作探究
5.阅读第2自然段中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斯科特当时具有怎样的复杂心理?他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原文: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心理:自己的追求没实现,却还要为对手的成功作证,斯科特内心既有悔恨,也有自责,然而更多的却是悲凉。
原因: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因此,他自然会接受这项最冷酷无情的任务。也正因为他具有这样高尚的人格,才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合作探究
为了纪念斯科特,人们将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设立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它是南极纬度最高,长期有人居住的科考站。
老师寄语
斯科特并没有实现代表人类第一个踏足南极点的愿望,但他却用自己的品质、人格和精神达到了名垂青史的目的。对此,同学们,我们应该想一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来立足于天地之间?
合作探究
6.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原文: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①他们为什么会“怏怏不乐”? ②这个预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怏怏不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落在了挪威队的后面。南极点带给他们的不是荣誉,而是失望、痛苦和悲凉。南极点辜负了他们的雄心壮志。
②斯科特不祥的预感预示了他们的归途将异常凶险,这就为后面斯科特他们悲壮地走向死亡埋下了伏笔。
合作探究
7.在归途中,斯科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线路难辨、食物不足、寒气逼人、燃料太少、精力缺乏。
8.“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
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一句中的威尔逊博士的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在离死亡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不放弃坚科考,这一行动表现了威尔逊博士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精神,也有一种无惧死亡的英雄气概。
合作探究
9.在第12自然段中,“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一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态度和品质?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对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怀想,是他在离世前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预示了这些美好的怀想以后将变得遥不可及,暗示了他的生命即将终结,增添了一种悲剧的气氛。
在斯科特的日记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坚毅。斯科特在临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朋友和家人。他在临死之前饱含感情写下遗书,既表现了他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又体现了他对妻子深深的爱。我们从此不难看出斯科特的冷静、坚毅。
合作探究
10.课文的第13自然段中写道,“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在这句话中,斯科特称自己的妻子为“遗孀”,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这一称呼中可以看出斯科特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心情:冷静、悲伤。
人生态度:从称自己的妻子为“遗孀”这一称呼的改变可以看出,面对死亡,斯科特没有丝毫的恐惧,完全是一种从容和坦然。
点拨:“坚决”一词说明他为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而自豪;在斯科特坦然接受死亡的人生态度中,饱含的是他对妻子的深爱。这既是一种坚强的品质,也是一种英雄气概,更是一种伟大的悲壮。
合作探究
11.斯科特坦然面对死亡,其他成员的态度如何?找出文中表现这些态度的句子。分析其中蕴含了人物怎样的精神?
①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9]
②(奥茨)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10]
③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11]
大无畏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坦然面对
大无畏精神
★ 为崇高事业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
合作探究
12.文章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斯科特他们的“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事业伟大。他们做的事业是代表人类、代表国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点,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②人格伟大。斯科特面对挪威队已经捷足先登的失败现实,接受“为对手的业绩作证”这一项冷酷无情的任务就说明斯科特具有坦然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诚实、守信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③精神伟大。面对困难,他们无所畏惧;面对死亡,从容坦然,具有为事业而献身的奉献精神、面对危险的无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④情感伟大。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对祖国、对人类的亲密情谊,怀想的是妻子、朋友和祖国。
合作探究
13.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①国王的跪悼念说明了什么?
说明斯科特他们的精神十分伟大,感动国人、举国哀悼。
②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含义:斯科特的肉体虽然毁灭了,但他的心灵却经受住了考验,这是一种无比高尚的精神力量,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后来人。
作用: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对斯科特他们的崇高敬意。
合作探究
13.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③斯科特他们是第二个到达南极的人,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是给失败者作传?
作为一位世界顶级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仅仅是成功者,他关注更多的是历史事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因为它更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更能够引发人们长久的思考。从这一点讲,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更有意义。
主 题 归 纳
你认为斯科特团队探险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精神?据此归纳文章的主题。
意义: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品质: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精神对神奇而美妙的未知世界进行不懈的探索,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无畏精神以及团结协作,为事业而献身的奉献精神。
主题:这篇传记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过程中失败而归、悲壮牺牲的事迹,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
?以真挚的感情赋予悲剧崇高的内涵,震撼人心、令人敬佩。
本文颂扬的是勇于探索、为崇高事业而献身的奉献精神。斯科特及其队员虽然在角逐中遭遇失败,但作者却以优秀的品质、崇高的人格、顽强的精神赋予这出悲剧伟大的内涵,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利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再次创造。
茨威格是世界顶级传记文学大师,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史实,善于抓住历史人物的性格利用合理的想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用令人难忘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文中的多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令人难忘。比如,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走向死亡这一细节描写,就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坦然面对死亡,具有无畏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
伟大的
悲剧
悲剧
伟大
失败之悲
作证之悲
死亡之悲
死别之悲
事业伟大
人格伟大
精神伟大
情感伟大
国人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