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教案
【正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理解“精巧”“适宜”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抓关键词,想画面,体会情感,给画面起名字”的方式学习重点段落,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寄情于物、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抓关键词,想画面,体会情感,给画面起名字”的方式学习重点段落,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学习对比、寄情于物、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白鹭飞行视频、打印高尔基的《海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白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收获
1.介绍白鹭
2.介绍作者
3.交流生字词的收获:重点学习“鹤”“嫌”,强调“框”和“匣”的笔顺。
4.写“鹤”“嫌”“嵌”“框”和“匣”“恩”各2遍,展示,点评。
5.检查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理解并指导读“铿锵、韵味”,读出词语的味道。
(3)总结读词语的方法,学生想词语的意思,再读出词语。
三、通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同桌合作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思考:课文围绕白鹭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课文围绕白鹭写了哪些内容?
四、走近白鹭,感悟外形美
(一)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交流:诗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郭沫若先生把白鹭这种常见的鸟比作一首“精巧的诗”呢?
(二)读1-5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三)集体交流,引导感悟,指导朗读。(相机出示1、2句)
1.课件出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把这种和谐美的感受送进词语、句子深处读。
2.课件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这句话写了白鹭的什么?从哪些方面写白鹭的外形?
(2)哪些文字具体写色素?理解“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意思;
哪些文字具体写身段?理解“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的意思。
(3)读这些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带到文字中读出来。
(4)欣赏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感受,再次朗读。
(5)分析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并指导朗读,读出排比的气势。
(四)白鹭可真是美得“精巧”啊!可是,老师很好奇,这两处文字就已经写出了白鹭的美了,他为什么要写第3自然段,为什么要写白鹤、朱鹭和苍鹭呢?突出白鹭的什么特点?
总结:通过对比,突出白鹭外形适宜、精巧的特点。
(五)分男女生朗读1-5段,感受白鹭外形的静态美。
五、走近白鹭,感悟画面美
1.出示第6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留意是哪个词特别能引发你的想象。
2.理解“钓鱼”,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交流想到的画面。
3.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带进文字读出来。
4.理解“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交流:这幅画里有什么?主角是谁?这样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感受?
借助字理知识理解“嵌”字,并理解“嵌”在句子中的含义。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吗?
7.我们一起边想象画面边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白鹭的觅食美。
第二课时
一、走进白鹭,感悟画面美
(一)读第6段,总结学习方法。
学法:①画关键词,想画面;
②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③给画面起一个名字。
(二)学习小组用以上总结的方法学习第7和第8段。
(三)学习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第7段的收获(可抓关键词孤独、悠然、望哨来突破)
补充交流: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作者赞成人们说“它”是在望哨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展开想象,语言训练:它也许是在……它也许是在 ……
(四)学习小组汇报第8段学习收获(可抓关键词黄昏、低飞、清澄来突破)
补充交流:作者写下这段话仅仅是给我们展示白鹭的飞行美吗?他还想表达什么呢?联系写作背景来理解,并说明“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白鹭飞行美
(一)联系古诗,品味白鹭飞行美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陈普的《咏白鹭》——“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杜牧的《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现在,精巧的白鹭飞到郭沫若先生的心里,再由他的笔尖韵成“清澄的形象,而且具有生命了”!有感情朗读第8段。
(二)欣赏视频,写小练笔
1.欣赏白鹭飞行的视频,留意是哪个画面让你情不自禁发出了赞叹。
2.把你印象最深的白鹭飞行的画面写下来,可以是视频中的画面,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画面,别忘了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哦。
3.展示小练笔作品,评价。
4.无论在郭沫若先生的文字里,还是在我们同学的心里,白鹭绝不仅仅是普通的鸟儿,她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体会首尾呼应的表达效果
1.出示:“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理解,感受郭沫若先生对白鹭这种寻常动物的热情赞美,指导朗读。
2.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感受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式的表达效果。
4.郭沫若先生的这篇《白鹭》何尝不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呢?这351个字的文章写得如此清新隽永,让我们反复品味,是因为课文还用了哪些写作方式?
四、对比阅读
1.请同学们读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思考:《海燕》与《白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海燕》与《白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选材、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交流。
3.小结:对比阅读也是一种有意思的阅读方式。这样既可以活跃思想,使我们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提高我们的鉴赏力。
五、走进生活:
生活中,无论是花鸟虫鱼,或是梅兰竹菊,甚至不起眼的石头、泥土…都有它的特质,需要我们用心发现,用恰当的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也能写出好文章来。
板书:
2095500209550
3321050184150
外形适宜
水田钓鱼
1.白鹭 绝顶站立 精巧的诗
黄昏低飞
(寄情于物、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