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两位数被一位数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上海市新教材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34-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笔算、竖式计算。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经验。
4、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运算原理
教具、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铅笔,每捆10支,现在要将这些铅笔分给几位小朋友,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一起分?先后出示40支铅笔、27支铅笔、54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支?怎么分?
学生分组讨论,引出课题: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先拿40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支?怎么分?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40÷4=10】
(2)再拿27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支?怎么分?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7÷4】
师:27÷4想到几的乘法口诀?利用乘法口诀,如果每人分7支的话,还缺1支,每人分6支的话,还剩3支,取后面一种情况
板书:27÷4=6‥‥‥3 表示27被4除还多3,读作27被4除余3
(3)再拿54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支?怎么分?
学生讨论
板书:54÷4=
师:用乘法口诀能解决吗?4的乘法口诀最大才到“四九三十六”,被除数54口诀不能解决那怎么算呢?
学生讨论,汇总
①把54根铅笔拆开一根一根分。
②先从54里面拿出4捆分给4个人,40÷4=10
剩下一共14根平均分给4个人,14÷4=3‥‥‥2
最后把商合起来10+3=13,每人可以分到13支铅笔,还剩2支。
板书: 54÷4=13‥‥‥2
先分十 40÷4=10
再分一 14÷4=3‥‥‥2
(4)小结:两位数被一位数除54÷4不能用口诀解决,可以先分十位,再分个位,就可以用口诀解决了。
三、内化新知、巩固拓展
(1)①92本练均分给4个人,应该怎么分?
抽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坐练
板书:92÷4=23 80÷4=20 12÷4=3
②9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人,用刚才的好方法应该怎么分?
③92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用刚才的好方法应该怎么分?
(2)练一练:51÷3 95÷2 76÷7 71÷4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学习除法竖式计算
(1)加法减法乘法有横式计算,也有竖式计算。那么除法有没有竖式计算呢?请知道的同学介绍。
(2)看书P35 71÷4竖式计算过程
出示:71÷4=17‥‥‥3
1 7
4 7 1
4 ‥‥‥10×4
3 1 ‥‥‥7×4
2 8
3
(3)试一试:竖式计算54÷4刚才我们分铅笔是先分十再分一。除法的竖式计算也是从被除数的十位开始。
师;仔细观察竖式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除法的竖式是怎样一步一步计算的?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用除数4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1,1写在十位上,十位上余数为1,再把被除数个位上4拖下来合成14继续被4除,商3,3写在个位上,3乘4得12,14减12得2,余数是2
(4)练一练
5 93 8 95 3 87 5 60 2 92
(5)竖式计算28÷9
9 28
师: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怎么办? (学生讨论)
师生合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为什么54÷4的商写在十位,27÷4的商写在个位上?
师生合作:54的十位上5够被4除,27的十位上2不够被4除
3
9 28
27
1
【三、内化新知、巩固拓展】
1、竖式计算:70÷3 68÷2 98÷4 89÷3
总结:今天计算除法,有的同学利用数的分拆来算,有的则直接列竖式计算。除法的竖式计算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了。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再回忆一下计算的步骤。
四、师生合作,回顾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2、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是怎么学会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的?两位数被一位数除可用什么方法计算?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回家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XX页第X、X题。 2、完成练习册第XX页“想想做做”第XX题。
1《“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2说教材
说课内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内容,即教材第67页例1、例2及相应习题。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教材分析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重点是将计算范围从商是一位数扩展到商是两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是一个几次重复表内除法和乘法及20以内减法的计算活动的综合过程。教科书在编排时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推动作用。采用了由表内除法过渡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呈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被除数整除的除法,最后出现十位上的数除后有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的除法。例1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科书借助了月饼盒这个教具,把原来学生平分8个月饼的经验巧妙的运用到8盒月饼中来,学生通过这个操作活动,可以发现平分8个月饼和8盒月饼的方法完全一样,不同的是‘个’这个单位换成了‘盒’,由此使学生联想到8÷4和80÷4都用到了‘二四得八’的口诀,不同的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8÷4得到的是2个一,而80÷4的结果是2个十。例2同样用分月饼的情景出现,但不同的是不完全是整盒月饼,除了整盒月饼,还有单个月饼,图中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十和一,再通过分月饼的操作活动形象地呈现36÷3的算理。和例1不同的是例2是一个连续分月饼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分月饼时,要考虑先分整盒月饼,再分单个月饼。这样的操作过程是和竖式中的计算过程完全一致的,学生通过边操作边计算,可以从中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道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
说教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主要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博采反馈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之长,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说学法:本节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在尝试中操作、在尝试中练习、在练习中反馈。把操作和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中建立表象,理解算理。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实用价值。依据灵宝市 “引导---自学” 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力求达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把握好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把已有的表内除法知识迁移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来;把笔算竖式和小棒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笔算算理的理解。2、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等方面,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做到 “引导---自学”中的五个我能:能做、能读、能听、说 、能评、能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操作、动笔计算,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新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