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口技》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4 09: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感知
疏意
赏计
品悟
训练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高超技艺的写法。
3、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一)跟读课文——总感知
要求:
1、注意字词的读音及节奏。(课堂检测)
2、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自主标注)
3、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自我感悟)
呓语( ) 夫齁声起( )
曳屋声(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几欲先走( )

hōu

huá
chì
jiàn

(二)速读课文——疏文意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会宾客大宴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不能名其一处也
适逢,正赶上。
只。
这个时候。
绝:极点
稍微。
夹杂。
说出,用作动词。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1、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正赶上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 安放一个八尺长的屏障,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个醒木罢了。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会儿,只听见屏障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奇妙极了。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在表演中,主要描写了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完成下表:
(三)精读课文——赏口技
1、全文中最能概括口技水平高超的是哪个字?

表演时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表演前
表演后
道具简单
技艺高超
照应开头
技艺高超
结合课后练习一,填充下列表格。
场景 声音种类 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渐入梦乡
火起群乱
犬吠 、欠伸、呓语、大啼 、妇呜、絮絮 夫叱 (一时齐发)
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咳嗽 (以响衬静)
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 、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众妙毕备
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意少舒 稍稍正坐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1、课文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明确: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的刻画出了听众的心理变化,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四)品读课文——慢品味
明确:
①不是简单重复。
②文章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③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照应开头,进一步反衬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2、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
(四)品读课文——慢品味




字统领

次交代
道具: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
个场景
由睡到醒
由醒到睡
深夜救火
次反应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训练反馈
虽人有百手 古义:
今义:
几欲先走 古义:
今义:
即使,表假设
虽然,表转折
走路、行走

奋袖出臂 古义:
今义:
振作,鼓劲。
扬起、举起。
训练一
以为妙绝( ) 手有百指( ) 群响毕绝( ) 指其一端( )
满坐寂然( ) 大呼火起( ) 众宾团坐( ) 夫起( )大呼
训练二:
极点
手指
通“座”
产生、发生
断绝、停止
指出
动词
起身
训练三: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妇抚儿乳
4、会宾客大宴
5、妇手拍儿声
6、无不伸颈,侧目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手 名词作状语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训练四
明确:本文描写口技,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技艺高超,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的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文章开头、结尾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也是从侧面表现口技者的不凡。
以观看电影、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报告会等为题材写一个片断,模仿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刻画观众的神情举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