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论语》六则课件(语文版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论语》六则课件(语文版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4 10: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zu n)”,是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不思则罔( )
4.思而不学不殆( )
5.默而识之( )
6.诲人不倦( )
yuè
yùn
w ng
dài
zhì
huì
1.保留 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等
专有名词。
2.补充 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
成分。
3.删除 删掉不需要译出的词。
4.替换 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换掉古代
汉语。
5.调整 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用语
习惯。
子贡①问②曰:“孔文子①何以③谓④
之‘文①’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③谓之‘文’也⑤。”
第四则翻译示范:
②补上省略成分:孔子
③倒装,调整语序:以何,凭什么
③倒装,调整语序:以是,因此。
④谓,称为。
⑤“也”为语气词,译时可删去。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 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
【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教师了。”
【第五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暗暗地记住它,学习却不知满足,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第六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的缺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例子 解释 归类
①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①可以为师矣
①不耻下问
②温故而知新
①学而时习之
②敏而好学
③默而识之
④人不知而不愠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通“悦”,愉快高兴
通”惘”,迷惑不解
可,可以;以,凭借
认为……可耻
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表顺接
却,但是,表转接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学而不厌
7.诲人不倦
8.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成语: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喜欢的语句
我的体会
让我们在圣贤光芒的照耀下快乐成长!
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