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认识四边形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认识四边形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09:2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并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能利用学习四边形的经验,认识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会在方格图里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学生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有所提升。
5、学生对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自己的体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并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
2、学生能利用学习四边形的经验,认识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准备:课件、纸张、尺子、学习单。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具体流程
一、情境导思
问题一:看学校的几张照片,请学生发现里面藏着的图形。
活动:学生主动答问。
问题二: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猜想,指名答问。
二、思维碰撞(任务驱动,讨论与点拨) (一)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发现四边形特点。
1、任务:把四边形从众多图形中找出来。(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活动一: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一部分。
活动二:与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问题:仔细观察我们找的这些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一:学生主动举手回答。
预设:生1: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
生2:它们的4条边都是直直的,4个角。
生3:4条直直的边,4个角
师板书:4条直的边 4个角
(二)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问题:刚才我们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一下。
生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还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活动一: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组内折一折、量一量,发现他们的特征。(小组学习单)
活动二: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讨论、记录。
活动三:全班汇报和讨论。
学生汇报:
A组:我们选的是长方形。用量一量的方法, 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都是10厘米,左右都是7厘米,说明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在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比了4次,发现4个角都是直角。请其他小组给我们补充。
分析:小组汇报环节突出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清楚。
生1: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楚。
生2: 你们的结论非常正确。
B组:我们组是用折一折的方法,对边折,我们得到的是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是直角,我们是把四个角折在一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次。
生生评价……
C组:我们选的是正方形,用量一量的方法得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8cm,所以四条边相等;4个角用三角板量了,都是直角。
D组:我们的结论和C组一样,只是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对角折两次四条边就到一起了,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方法和他们组的相同。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并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评价反馈 任务:总结、巩固、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
活动一:判断、填空。
活动二:在格子图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三: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反思:
智慧课堂的实质是探寻创新和智慧的授课模式,其根本观念涵盖了以发掘学生智慧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目的观、以注重师生情感和智慧沟通为核心的教学流程观和以关切学生智慧发展过程为要点的教学评价观三方面。
《四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既是一节关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课,又是一节操作性较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不断理解、巩固并且应用新概念,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1.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时间,也为参与课堂学习有了铺垫,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也更强。
2.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学习能力。图形初步认识中关于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因此在感知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抽象出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人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选择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为此,我事先为每一组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卡纸,让每一小组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进行小组探究讨论。再在全班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和探究的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很高,互相合作,一起用三角尺量角,用直尺量边的长度,折长方形、正方形,比较他们边的关系......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效果较好,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智慧课堂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途径,要真正实现育人功能,还要依靠学科价值的彰显。所以,加强智慧课堂与学科深度融合,让智慧课堂更好地助力把握学科本质、经历学科学习过程、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体验学科精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是智慧课堂建设的主旨,也是智慧课堂的生命所在。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