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古代笔记小说集。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期行》选自“方正”一门,《乘船》选自“德行”一门。《世说新语》卷六残卷此为唐代遗本,本件相当于《世说新语》中的“豪爽”门,现藏于日本。一、字音尊君在不( )
歆( )辄( )难之
宁可以急相弃邪( )
王欲舍( )所携( )人
遂( )携拯( )如初
寔( ) 郯( )fǒu xīn zhé yè shě xíe suì zhěng shí tán二、重点词语《期行》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约定 丢下,抛弃 离开 丢下,不等 才 到 拉 回头看“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古代称对方的父亲 。#《乘船》1华歆、王郎俱乘船避难
2歆辄难之3幸尚宽
4王欲舍所携人
5既已纳其自托一起就幸而,恰巧还扔掉,抛弃带,携带已经,既然接纳,接受请托,请求全文翻译 期行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全文翻译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期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 、王朗的优劣。问题探究(1)1.陈元方是怎样反驳友对方(文中的“友、客”)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有何技巧?
2、讨论:《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陈元方:机敏,明理,善辩“君与家君其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1)如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你准备怎样分?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郎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 诚信是立身之本,答应别人时要慎重考虑,许诺了就要尽力而为,不能失信。问题探究(2)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朗读课堂练习:
以“诚信”为话题,仿照下面的表述,学说一句话。(任选一例)
①诚信是砍倒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仍敢于承认的勇气。
②诚信使人们彼此信任。
③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商人的诚信。
④诚信是什么?老农说,诚信是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里结出丰硕的果实,是汁水滋润禾苗结出的盈穗在风中奏出的交响曲。
⑤诚信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①:诚信是十指被插入竹签后仍不出卖同志的信念;诚信是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照顾牺牲战友父母的执著。
②:诚信使人们彼此认同共渡难关;诚信使全人类紧紧团结在一起。
③ :清正廉明、奉公执法是公仆的诚信;诚实守信,遵守诺言是朋友的诚信;不说谎话,不欺骗人是孩子的诚信。附参考答案④:教师说,诚信是推倒了墙变成的桥,是师生间真切的情感纽带,是皎皎白玉兰般纯洁的师生情;工人说,诚信是国家把工厂交给了我们,是我们辛勤劳作下生产的质高价优的产品;学生说,诚信是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是我们担起历史大任时对祖国母亲自信的一笑。
⑤ :诚信是一篇童话,纯真有趣,意味悠远;诚信是一首长诗,优美而隽永。
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 )辄( )携(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古代笔记小说 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南朝 xinzhéxíe zhěng超过 才 离开 丢下,抛弃 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回头看 ⑹歆辄难之(辄: )
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⑻王欲舍所携人(舍: )
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
⑽既已纳其自托(托: )
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当即 幸而,恰巧 扔掉,抛弃 ……的原因 请托,请求 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期行》,解答下列问题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10.释词:
日中:( ) 舍去:( )
无礼:( ) 引之:( )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元方,语言和行为 守信用、讲礼貌。 中午 不再等候而走了 没有礼貌 拉元方 “君与……则是无礼。” 知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答案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