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测量、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灵活运用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啊?(米老鼠和唐老鸭)
(2)他们啊,总是喜欢争强好胜,这一天他们又约着去比赛了,他们比的第一个项目是赛跑,我们来做个小裁判怎么样?我们看看是谁赢了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引导:主要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在相同的时间内所走路程的长短,也就是看两条线段的长短。
(3)米老鼠赢了,唐老鸭不服气了,“不行,咱们再比”,这次比什么呀,这次我们比刷墙。你们觉得这次应该以什么决定输赢呀?
引导:看相同的时间内谁刷的墙面大。
那你们觉得是谁刷的墙面大呢?(答案一般不太一致)
(4)那究竟谁刷的墙面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面”相关的知识,(板书:面)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自己能把这节课上好吗?那我们一起来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好不好。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一)揭示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 感知面的大小
(1)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从研究我们的手掌面开始,举起你的小手,刚才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我们手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请跟着老师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边说边示范:摸面的时候,伸出你另外一只手,并拢你的手指,仔细全面的摸。静静的感受下你的手掌面的大小。
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手掌面?(请生边摸边说)
(2)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也请你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受下他的大小。
(3)再看看黑板的表面,黑板的表面有多大啊?
提问:刚才我们摸了摸,看了看我们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观察一下,这三个面哪个面最大?哪个面最小呀?
2、揭示面积的概念
对,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板书: 物体 面 大小 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些物体某一个面的大小称为这个面的面积。(板书:面积)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进奇妙的面积世界,来认识面积。
3、内化概念
(1)教师引导: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再摸摸你们的手掌面,学着老师的说法把这句话再来说说看。
(2)那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师摸数学书封面让学生体会感受)那黑板面呢?你还能举例说说我们教室其他物体面的面积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3)那么刚才我们说过的“三个面中,黑板的表面最大,手掌面最小”。这句话用上“面积”这个词该怎么说呢?
(4) 刚才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物体的面,你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来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物体的面过渡到平面图形
请小朋友拿出你的练习本,看看它的封面是一个什么形状?(长方形)再看看学具盒的面,它也是一个(长方形)。再看看三角尺的面,这是一个(三角形)。
说明: 对,生活中见到的很多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2、活动体验:涂色比赛
(1)激趣:老师把这几个图形缩小,发给了我们每个小朋友,想不想进行一场涂色比赛。
比赛要求:拿出紫色水彩笔。每一名同学只要任意选一个平面图形涂色。涂色要均匀,我们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涂好它的面。
(2)追问:怎么这么多小朋友涂的那么快?你们涂的是哪个图形?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图形涂色吗?
引导:三角形最小:对,你们真会动脑,找到了涂得快的窍门。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平面图形)
提问:刚才小朋友说三角形最小,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什么最小呀?(引导: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提问涂其他图形的学生:涂其他2个图形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说:因为长方形面积大,所以涂得慢)
(3)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面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4)方法引导:
像刚才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以及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非常明显,我们用眼观察一下就能比较出他们面积的大小。(引导观察法 )
板书:观察
(三) 即时练习:想想做做2
同学们学的那么认真,接着就让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去遨游一下太空,在地球的表面有一块美丽的地方叫中国。展开来缩小后画下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地图,我们任意选取4个省份,你能观察出他们的面积的大小吗?
三:探索: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我们身边还有2张纸片,请小朋友把这
2张纸拿出来,我们看,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想想,你们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展开交流:可能有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你的眼力真不错,一眼就看出来了,追问:还有什么办法吗?(引导重叠法)
2、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米老鼠、唐老鸭刷墙的问题,其实,要比谁赢你们看就是比什么呀?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看。(引导用面积说)对于这两个墙面要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光靠眼睛观察似乎不太可靠,刚才我们同学就有了三种答案,老师把这两个墙面也缩小画了下来,你们可以看着老师印发的材料同桌互相商量商量有什么办法能比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交流:说说你们的方法?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用尺子量、剪下重叠、测量等等。只要想法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重点引导测量法: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长方形,一些小正方形,你们能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长方形或小正方形比比看吗?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 你比出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怎么样?你是怎么比的?(分别让用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的进行交流。)
讲述:对,我们可以用相同大小的小长方形或小正方形摆一摆,测量一下就能比较出他们面积的大小。(板书:测量)现在我们通过测量证实这两个图形面积是一样大的。刚才可能是由于这2个图形摆的方法不同影响了我们观察的结果。
4、简要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如果是大小比较明显的,我们只要看一看观察一下就行,有时,也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或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下。
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3 出示想想做做3图形
谈话:下面我就来考考同学们做一个练习,这几个图形你还能试着估一估,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指名说)其他小朋友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有什么办法验证,(测量法)
那老师就把这些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格子,现在能比吗?怎么比?(对,格子的大小是一样的,哪个图形的格子占的多,面积就比较大)。把书翻到76页,数一数,把数到的格子写到旁边,并跟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在最后一个梯形
提问: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数出20格,比大多数小朋友多了两格,知道哪出错了吗?应该怎么数?
2、创意设计
谈话:刚才同学们能利用数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不想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喜欢的图形。
出示要求:
(1)请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格子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总数为7个格子大小的平面图形。
(2)用红色水彩笔把这个图形的面涂上颜色。
(3)用蓝色的水彩笔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展示交流,集体评价。
小结:刚才大家分别给自己设计的图形涂上了红色,并描出了它的边线,这里分别蕴藏着我们学过的两个数学概念,想想红色水彩笔涂色的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蓝色水彩笔描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刚才小朋友们设计的图形形状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谁能说说是什么相同?(面积都是7个格子大小,面积相同。)
老师在小朋友刚才画的平面图形中任意选择其中三个图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一周边线的长短怎么样?分别占了几段?我们一起来数数,相同吗?(不一定相同)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三(4)班的同学学习都非常积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引导:1、(面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2、学会了比较2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板书设计:
物体-面 \ 观察
大 小—面积 重叠
平面图形 /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