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体积》
教学目标: 1、感受物体占有空间,体验体积概念数学化的过程。
2、通过多种感官的多维体验,初步积累体积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体积的认识依赖于直觉,并习惯用生活语言去描述物体,如,大、小、多、少,这样的认知基础,说明学生对于体积概念是有不尽完整和完全的认知的;其次,从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看,学生是第一次完善立体概念,其思维发展必然需要经历一个从“二维”平面思维到“三维”立体思维新生成的过程,所以在第一教时将新概念整合好至关重要;再次,教材将这一内容单独安排2教时,也突出了体积三维概念建立的重要性。因此,本课教学的处理,从直觉入手,通过调动学生的多样感官,将物体占有的空间“立起来”,将无形的空间有形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体验体积概念数学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对于体积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还有待于在后续的“体积守恒”和“体积计算”中加以巩固和完善。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着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作,不急于得到“体积”概念的规范化和数学化成果,而是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将学生原有的基础概念去粗存精、由表及里地加工、概括、深化,逐步形成有效的“体积”概念的认知。
教学重点: 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初步建立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初步建立体积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
小老鼠发表怎样的感慨? 观察
思考
交流
激趣,联系生活,从直觉出发,在极端素材中,促发学生感受。
二、 核心问题推进 比较物体大小
比较一组物体的大小,体味生活语言“大小”的真实含义。
归纳:占空间大
占空间小
举例比较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比划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①学生个体比划,暴露障碍
②小组活动,区分手面大小
的和与手面围成的空间大小
(二)完善“体积”概念
归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解释现象
用所学的体积知识解释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
在两个粗细不一,盛有相
同高度水的容器中,把 石块丢进哪只瓶子,才能更快地喝到水呢?
操作
讨论
交流
概括
讨论
交流
错例呈现
归纳原因
学生生活经验描述验证
借助于生活经验,感受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从数学角度完善生活语言。
提供多种素材,通过多种感官多维体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将空间“立”起来,将无形空间可视化,建立“体积”数学概念,培养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
运用体积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渗透影响体积大小变化的要素。
三、 拓展应用
延伸:
两个长方体,分别只看见
其中一个面。想一想,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为什么?
独立思考
交流
汇报 深化影响体积大小变化要素的体验,将体积概念所反映的“空间”本质凸显。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