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星期 总第 1 课时
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课型 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了解国歌的多种演唱形式。
能力目标 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情感目标 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聆听《国歌》,了解、感受歌曲带给人们的动力。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中号角式的音调,学习乐曲中上行音调,并能即兴编创。
教学用具 多媒体、MP3音乐、电子琴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次聆听
谈谈
音乐家
歌曲介绍
思想教育
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师生议论。
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师生讨论。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例如: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愿望。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
教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