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北京市(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了解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
教学重点: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保护历史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我国的首都北京,北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的地方。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了解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利用资料和课本的图文说明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1、了解北京建都的历史
2、读图7.59和完成P58活动题,了解北京的位置特点,自然条件。
3、读图7.60至7.62的图片资料,了解北京的文化特色与文化遗产。
4、完成P59活动题,了解北京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文化特色的问题。
四、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
六、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检查学生在自学时对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特色保护的理解:
1、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是我国国家机关所在地,它拥有众多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许多国家级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
2、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其中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屋宇共有9999间;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享誉国内外。另外,北京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颐和园、万里长城、圆明园、明十三陵等。)
4、老师提问:
北京属什么气候类型?气候有什么特点?属哪种干湿区?哪种温度带?
七、课堂练习:
1、北京位于 平原的 部边缘,背靠 山,西靠 山和 山,东望 海。
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中国首都,是全国的 中心和 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3 、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 和 所在地。
4、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北京大致位于 N、 E,位于 时区。
5、北京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为 。
6、北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 、 、
、天坛、十三陵等。
7、北京为申办奥运会提出的三个全新的概念是: 、 、
。
八、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做《地理填充图册》。 2、地理练习册。
北京市(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现代北京的发展。
2、了解北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布局。
2、了解北京交通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北京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它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板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现代北京的发展。
2、了解北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北京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成就
(北京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城区范围扩大了3倍,城市人口增加了约3.3倍,城市交通不断改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兴建了郊区卫星城,环城的道路也由二环路向外扩展到了五环路。北京已成为全国的信息中心、高科技的学术研究中心、交通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它工业发达,商业繁盛。北京的铁路、公路和民航呈放射状四通八达,,交通有11条国道干线,国际航线可通往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市。)具体的变化看图P60
2、了解北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发展中的北京也同样存在着交通堵塞、城市用地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是用水的紧缺和沙尘暴侵袭等问题。具体的措施是:治理环境污染,注重环境保护。)
3、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为核心区。
四、课堂练习: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明、清两代。北京这种“ ”字轴线形的城市布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2、北京及其周围的地势特点: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3、北京的发展方向: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紧 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控制耗能、耗水、污染工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 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4、北京南面是物产丰富的 平原,东南与 海直线距离为150千米,向东经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向西北出 可进入 高原,西面是 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 。
5、北京重要的铁路线(填铁路线名称):
①通往西北——( )线; ②往山西——( )线;
③经过东北——( )线; ④通往山东——( )线;
⑤北京到香港——( )线; ⑥经过省区最多——( )线。
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做《地理填充图册》。 2、地理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