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曹雪芹、高鹗
清代(乾隆晚期)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人物扫描
曹雪芹,名霑(zhān),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
程,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
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
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
金陵十二钗
思想性强
艺术水平极高
《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
——冯其庸:《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
至清有《红楼梦》,乃异军突起,驾一切人情小说而远上之,较之前朝,固与《水浒》、《西游》为三绝,以一代而言,则三百年中创作之冠冕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评
价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最杰出的巨著,对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在国际上的热度堪与莎学比肩。
《水浒传》
施耐庵
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基础上创作而成。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2.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
3.明清时期小说的社会氛围良好;
4.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
明清小说的分类
历史小说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背
景:
清代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____________时期,戏剧创作紧密联系__________,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更为繁荣的
清代戏曲艺术
社会现实
剧种
昆曲和京剧
(1)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2)清朝时期的戏剧,______不断增多,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
特
点:
(1)别名:___________
(2)兴起:原是流行于_____________一带的昆山腔。
(3)发展: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_____》。
(4)顶峰: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洪昇的《________》、孔尚任的《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5)
衰落:清朝中期以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成为____________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昆剧、昆腔
清代戏曲艺术——昆曲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苏州昆山
统治阶级
成为全国性剧种
明万历末
发展到顶峰
走向衰落(原因?)
清朝前期
清中后期
传世的政治历史剧
①因循守旧
②作品庸俗
③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南宋
起源
二、昆曲
今日昆曲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二、昆曲
阅读教材,说出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三庆
四喜
和
春
春
台
1790年乾隆帝80寿辰
时,四大徽班先后到
北京献艺,誉满京城。
徽调吸收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优点,在道光年间形成“皮黄戏”,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后被称为“京剧”。
京剧盛行于20
世纪三、四十年
代,已有两百年
历史,被称为中
国的国粹。
清代戏曲艺术——京剧
生
旦
净
丑
四大行当
赤胆忠心
智勇刚毅
忠正耿直
奸诈狠毒
刚强豪爽
勇猛莽撞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
政治上
经济上
科技上
文化上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工商业市镇繁盛,导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推动市民文化的繁荣。
明清两代书坊、印刷业迅速发展。
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
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
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