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曹禺
鲁侍萍 周朴园
名家评说《雷雨》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关于作者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关于作者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
作者成就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创作意图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人性的多角度。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有着其可悲、可恨、可叹的一面。曹禺以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极端方式,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封建家庭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
关于《雷雨》
人物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
周冲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夫妻
情人
夫妻
繁漪
周萍
鲁大海
鲁四凤
情人
情人
同父异母兄弟
同父同母兄弟
同母异父兄弟
节选的情节背景: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
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从表现形式看:
从作品容量看:
从 时 代 来 看:
从情节主题看:
从演出场合看:
戏剧的分类
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多幕剧、独幕剧
历史剧、现代剧
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
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的几大要素: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
二是要有戏剧冲突;
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三一律”是西方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三一律”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
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时间律:戏剧的故事发生在“不超过一昼夜”的短时间内
地点律:戏剧的故事发生于人物在上述时间内所能到达的地点(一个场景)
行动律:故事情节要有内在统一性(一个主题)
戏剧“三一律”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周朴园 鲁侍萍
情节梳理
根据矛盾冲突分层:
(一)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
根据有无相认,分为:
相认前——相认后
(二)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
相认前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一层,思考两个问题:
1. 鲁侍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吗?她内心有怎样的挣扎?
2. 周朴园是怎样一步步认出鲁侍萍呢?
找出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礼节性的询问)
(讶异的神情)
(恐惧害怕,口气已经变得不客气)
(不敢相信也不愿意承认事实,此时心里应该是极复杂痛苦的)
怀疑——慌张——惊恐
分别是哪些东西引起了周朴园的怀疑?
①关窗
②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③周想修墓 她还没死
④旧衬衫
鲁侍萍有意透露信息来引起周朴园的回忆,可以说是鲁侍萍有意引导周朴园认出了自己。
问题1: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问题2:周朴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问题3:这两人之间是否存在着真正的感情?
情境一
朴: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 哦,好地方。
情境一
朴: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 哦,好地方。
序幕中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年前。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
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
情境一
朴: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 哦,好地方。
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周家的门。
侍萍的矛盾心理
“你”和“你们”的人称转换
三十年前,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更主要的是他家的“老太太”等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
她对周朴园有怨恨,但更多怨的周朴园的软弱。
也由此证明她的幼稚。
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情境三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真爱说
周朴园记得侍萍的生日,衬衣上绣着梅花,保持着三十年前家具的摆设,保持着关窗的习惯,甚至教育下一代与他一起怀念侍萍, 他给大儿子取名为“萍”,还命令周萍为了他的生母,把在歌舞厅厮混的不良行为“完全改过来”。甚至想要修坟记年。
周朴园一直念经吃素,而且平日里几乎不近女色,常常独自一人久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三十年来一直如此从未改变过。几次搬家,他都一直保留着侍萍的遗像和遗物,她喜欢的家具也不让人移动,自始至终保持着侍萍夏天不开窗户的习惯。
真爱说
这些举动与其说是自欺欺人,虚伪的忏悔,不如说是一种潜意识难言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怀旧,一种真情实意的流露,一种对过去青春欢乐激情的渴求。
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对于这个问题,万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周朴园是对她产生了真正的爱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特别是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蘩漪是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从“吃药”那一场可以看出来。如果侍萍也算是“太太”的话,蘩漪是第三个,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朴园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园自然更加怀念他最初的恋人了。
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
虚假说
周朴园逼死侍萍之后,心里内疚,他所谓“美化”“纪念”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丑恶的灵魂而已,一言以蔽之,虚伪。
虚假说
问他是否想见:“不,不。”
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侮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乐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情景四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周朴园(苦痛):哦!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1.品味舞台说明
“苦痛、汗涔涔、喘出一口气、沉思地”这些舞台说明真切地反映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痛苦、愧疚、内心忍受巨大的折磨。
2.当周朴园和侍萍谈起无锡的一件件往事时,叙述却大相径庭,为什么?
身份:年轻小姐——下等人
行为:很规矩——生前是不“规矩”的,不很守本分的,跟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梅小姐是否规矩影响到他是否规矩,美化侍萍是为了美好自己,这就是周朴园叙述往事的目的,他是为了遮掩当年抛弃侍萍的行径。终于他发现侍萍不仅没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变
怀念说
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那曾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周朴园对年轻貌美的鲁侍萍是真爱的,是倾心倾慕的。在他心中年轻总是那么美好,爱情总是那么美好。但是爱情随时间产生,也随时间而消亡。
“终有一天我的相貌老得连你都不认识的时候”,周朴园变得厌烦了,变得愤怒了,他要把鲁侍萍从眼前赶走,从记忆中抹去,连想起都不再愿意。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没能经得起利益风浪的冲击,也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昙花一现,苍白而空虚。尽管如此,在周朴园寂寞空虚的时候,怀念就成了他感情的主题。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周朴园有哪些往事?
一、无锡好时光
二、逼走梅侍萍
三、往日的世界(旧衬衫旧雨衣旧家具老习惯)
那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情境四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
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
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眼前的鲁妈已经不是过去的梅侍萍了,使周朴园的感情回到了现实。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段
言行
厉声责问(恐吓)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哄骗)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哄骗)
你从前顶喜欢的家具,多少年我总是留着。
你的生日,每年我总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收买)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情境五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 , 签好 ) 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1. 看儿子:周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主要出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惹来麻烦,表现其办事周密,精明老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不能认的惨事了,这又表现周心狠手辣的性格。
2. 支票:
(1)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
(2)为自己:真正地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
(3)为侍萍:想让鲁侍萍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存有温情、良知)
“五千块钱的支票”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
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鲁大海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冲突,即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对立,暴露了旧社会的昏暗、腐恶。
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有怎样态度?从中能看出周朴园的哪些本性?
(1)依然摆出资本家的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不但不认鲁大海这个儿子,反而开除了他、
(2)剥削工人、虚伪残忍的本性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 曹禺
鲁侍萍
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善良、正直、冷静、清醒、刚强、自尊。
1.对于曾经的爱情,她抱有的是悔恨。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她的恨其实包括自己,嘲笑自己年轻时候的愚昧,听信了周朴园的花言巧语。
2.对初恋的心软和对爱情还有着可以说是幼稚的期盼
3.刚强自尊,有骨气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意思是说做人的尊严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而周朴园犯下的罪恶也不是用钱就能够抵消的。
4、纯洁、崇高的母爱。(“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冷酷无情、自私、虚伪,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
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鲁大海
一个斗争经验缺乏但是有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雷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
《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二)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
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笔记: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自然环境;
②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社会环境。
《雷雨》的语言艺术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一、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性格(心理)的外化。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
鲁大海:可是你完全错了……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话中有话,弦外有音
二、丰富的潜台词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她要是小姐怎么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你又何必如此虚伪?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这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
周萍打亲弟弟大海的举动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就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当看到眼前的儿子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时,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三、语言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指人物的语言起着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情节)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推动情节发展)
(强烈的暗示)
(暗示)
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的作用
1.布置环境,烘托气氛
2.表现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主题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1.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2.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结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和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家族与社会的变革)的到来,对剧情发展起铺垫作用。
3.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本文中出现多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1.人物动作:(鲁侍萍)有关窗的习惯,“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很自然你地”暗示了她的佣人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内心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会想起三十年前的侍萍,推动剧情发展。
2.表清: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周朴园)汗涔涔
表示他的苦痛内疚和胆怯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