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4综合与实践 农田收入测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4综合与实践 农田收入测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0: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与实践——农田收入测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综合与实践——农田收入测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以及“平均亩产量、总产量”、“统计图”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生活中发现统计以及与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收集的有关信息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农田,去探究农田中的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大家找一找,你能从图中找到数学知识吗?学生思考。抽生回答。
(1)抽水机一时能抽多少水?(2)这块稻田一年能收多少稻谷?(3)这些稻谷能卖多少钱?
(二)学生初学
1.出示情境图,整理情境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π取3)
(1)这台抽水机1秒(1分或1时)能抽出多少水?学生独立解决。
(2)现在老师也提了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出示问题:要向田里灌10厘米深的水,需要电费多少元?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分析,在小组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小组汇报想法
3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关键的解题方法。
提示:要先计算将这块农田灌10厘米深的水需要多长时间,按照水在直径10厘米的水管中流动的速度是每秒5米,也就是1秒的流量相当于直径是10厘米,高5米的圆柱的体积,而向农田灌溉10厘米深的水,实际灌溉的水量相当于底面积3335㎡,高10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由此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少电费的问题。
板书数量关系:
单价×时间=总价
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4.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
统一单位:10厘米=0.1米;
管道内一小时流过的水的体积:π×(0.1÷2)×5 × 3600=135(m3)
稻田里10厘米深的水的体积:3335×0.1=333.5(m3);
向稻田里灌溉10厘米深的水需要的时间:333.5÷135≈2.47(时)
向稻田里灌溉10厘米深的水需要的电费:2.47 ×0.4 ≈ 0.99(元)
4.把调查或查询到的水稻亩产量,稻谷价格的信息整理成统计表。
5.测算王大伯承包这块地一年的纯收入。
如果种1亩地政府一年补助40元,一年所需的种子、肥料等投入大约要300元,请算一算,王大伯承包这块地1年纯收入有多少元?
小组内探讨交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上面的问题。
小组汇报:
王大伯这块地折合成亩数:335 ÷667=5(亩)
5亩水稻总产量:500×5=2500(kg)
卖稻谷的收入:2500×6=15000(元)
政府补贴:40×5 =200(元)
种植这块地1年的毛收入:15000+200=15200(元)
种植这块地的投入的成本:300×5 =1500(元)
王大伯承包这块地1年纯收入:15200-1500=13700(元)
(三)巩固新知
出示“活动拓展”,查询有关稻谷出米率和大米价格的信息,估算王大伯卖稻谷和卖大米哪种收入更高。
小组内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估算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谈收获,让学生回顾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知识的反馈与掌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板书设计
农田收入测算
王大伯这块地折合成亩数:335 ÷667=5(亩)
5亩水稻总产量:500×5=2500(kg)
卖稻谷的收入:2500×6=15000(元)
政府补贴:40×5 =200(元)
种植这块地1年的毛收入:15000+200=15200(元)
种植这块地的投入的成本:300×5 =1500(元)
王大伯承包这块地1年纯收入:15200-1500=13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