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4 09: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文科综合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23个小题,1-19小题每题2分,20-23小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非凡之年,非常成就。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由此我们体会到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③中国从此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④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回望过去一年,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全;是无数劳动者勤勤恳恳、辛苦耕耘,共同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这启示我们
①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②规则是行动的指南
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④奉献让生命更精彩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每一份职业,都有一份责任。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由此推知
①公交司机见义勇为
②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③交通警察严格执法
④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也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整体理解这段话,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民法典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
②民法典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时常对同事们说:“我们的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法官不仅要做好每个案件的裁判,更要通过司法的力量去激活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从中我们感悟到
①司法维护公正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
③检察权受制约
④法治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表内容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不同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回答6-7题
序号
内容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495人

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0561人,、提起公诉1572971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抓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
6.
上表内容中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应是
A、①
B、②
C、

D、④
7.综合理解上表内容,可知
①对权力的监督得到加强
②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③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④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多数村民遇到问题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议是
①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③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
④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A.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③④
9.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舟共济、并肩同行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①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②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
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讲话,向世界传递出的共同信息是
①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
③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④中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已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12.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13.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
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A.
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4.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15.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16.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使印第安人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而他们的种种机诈欺骗,巧取豪夺和暴力压迫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迅速发展
B.造成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
C.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D.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17.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18.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19.右图反映的史实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21.《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己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
A.中国、美国
B.美国、日本
C.美国、英国
D.中国、俄罗斯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有“两把钥匙”,一把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差异,一把是物质层面的缩小差距。这两把钥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内容。回答22-23题
22.下列体现尊重民族差异的是
①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②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③国家成立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研究机构
④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我们从中认识到
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24题9分,25题10分,26题9分,27题12分
28题30分,共70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有公民对此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这样会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有关精神不一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适时修改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1)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体现出该公民对宪法有什么认识。(3分)
(2)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对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建议?(3分)
(3)以上材料及问题启示我们要增强哪些意识。(3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
大都可以用汉字来表述。如“国”,甲骨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到金文,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见下图)
材料二
中华经典诗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青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菜民生之多”的感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购襟、陆游“僵卧村不自要,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情怀、林则徐“苟科国家生死以,岂国祸福避趋之”的豪情、鲁迅“寄意寒星茎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诗文表达内心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
材料三
从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有病之躯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张定宇;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从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
(1)从国家安全的视角看,材料一中“国”的字形演变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思想观念?(2分)
(2)材料二中的诗文所表达的共同的人生道德境界是什么?(3分)
(3)揭示材料三中的奋斗者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共同的价值追求。(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跨越时间的长河感悟中华文化,你能得出一个什么认识?(3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受新冠疫情影响,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被迫推迟,但还是举行了空中阅兵。美俄两国总统于2020年4月25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二战期间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预示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并盛赞“易北河精神”。5月8日,白宫称“美英战胜了纳粹”。
永远不能忘记,苏联在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牺牲,物资损失高达6790亿卢布。如果没有苏联军民的英勇奋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可能会更加艰难。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苏联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样不可讳言,苏联在二战中确实也曾对其他国家和人民造成过伤害。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在东亚,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苏联对民国政府提供支持,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款、出口军事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和航空志愿队参与指挥和作战。但苏联也对中国构成一些伤害。
对俄罗斯来说,颂扬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是其凝聚国内民心、改善国际形象的重要选择。对全人类而言,纪念二战是为了更好地缅怀为人类的解放与进步事业舍生取义的所有先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而不让战火肆虐、生灵涂炭的悲剧重演。纪念二战只有全面还原历史,才能更好地纪念
——摘编自冯玉军《全面还原历史,更好纪念二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件。
(2分)
(2)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
民带来伤害。其依据各是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27.探究问题,(12分)
(1)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
(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2分)
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4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30分
(1)据材料一、二,归纳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农业科学家、农民、党和政府各采取的方案。(6分)
这些方案取得的成效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效都对我国成功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哪一方面问题起了重要作用。(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坚持了哪一发展理念,概括其表现。(6分)
(4)材料四所述事实启示我国应着力提升什么能力促进根食生产(6分)
(5)以上材料表明改革、科技均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你认为其中哪
素更重要?说出一条依据。(3分)
文科综合试题答案
1-5
BBCAB
6-10
ACDDB
11-15CBBCB
16-20DBCCD
21-23AAA
24.(1)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是囯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一点一分)
(2)最高人民法院应该接受全囯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建议,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使之与宪法原则和精神相符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高人民法院修改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应该听取民众的意见体现民意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3)宪法意识、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
25.(1)重视国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
(2)热爱祖国、无私奉献、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等
(3)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诉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建议从以上角度作答)
26.(1)1944年美英诺曼底登陆
(2)贡献:苏联军民英勇奋战,为二战胜利付出巨大牺牲
伤害:侵略他国主权入侵波兰,制造卡廷惨案(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3)全面客观(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27.(1)跨越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坦克加大炮;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
哪次:第二次
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垄断地位
(2)
保卫我囯的囯家安全,提高我囯囯际地位,嬴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
28.(1)方案: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把土地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成效:促进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对解决吃饭问题作出贡献,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议从以上角度作答)
(2)吃饭方面(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3)坚持创新的理念;
表现:运用科技创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耕地面积,促进粮食生产;提高耕种的科技水平;运用新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4)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粮食新品种,促进粮食生产;要着力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掌握种业核心技术,保障良种来源和供给,促进粮食生产;要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转化率,提高创新对粮食生产发展的贡献率,促进粮食生产。
(5)示例一:改革更重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示例二:创新更重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