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练习七丨苏教版 (2)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练习七丨苏教版 (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0: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七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加深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索、归纳概括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创新的意识。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创新的意识。
学习难点
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沟通学习
教师:最近我们学习了24时记时法,谁来说一说与普通记时法有何异同?怎样相互转化?
【互学】
互学方法:
互助目标;进一步掌握两种记时法的区别。
【展学】台下展学
学生思考,小组进行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2、导入揭题:今天我们继今天我们来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练习(板书:练习七)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出示主问题:你能把题中两个表示同一时刻的用线连一连吗?你是怎么想的?
【自学】学生独立完成。
【互学】手指着题组内交流。
【展学】 台上展学。
展学表达:12时是中午12时;21时是晚上9时;7时是上午7时;19时是晚上7时;15时是下午3时或中午12时是12时;晚上9时是21时;上午7时是7时;晚上7时是19时;下午3时是15时。
三、达标学习
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自学】学生独立思考。
【互学】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人人理解掌握。
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
预设:9时第一次取信,第二次和第三次取信分别依次加4。
答案:9时;13时;17时。
【自学】学生在独立完成。
【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弄懂题目意思。
【展学】台下展学。
预设:9时第一次取信,第二次和第三次取信分别依次加4。
答案:9时;13时;17时。
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59—39=20(分)。
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订正。
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
谈话: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从小华的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中,你觉得小华是怎样的一位同学?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多名学生说一说)。
如果让你来安排周末一天的生活,自己哪些方面与小华的安排相近?还准备安排哪些活动?你有什么发的创意?(请多名学生说一说)。
(启发引导合理安排时间:既要有学习劳动的时间,还要有娱乐休息的时间)【自学】学生独立自制一张详细的周末一天生活的时间安排表。
【互学】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活动
【展学】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丝比,看谁安排得更合理,更有意义。
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
【自学】学生先独立理解。
【互学】组织交流。
互学目标:理解经过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学会推理。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答案:第一排,9:50,10:00,11:50;第二排,8:50,9:00,11:00。
这辆班车第三次从车站发车是10:00,第四次从车站发车是12:00,第五次从车站发车是14:00,王叔叔能赶上12:00的班车。
讲评:根据经过的时间依次计算,提醒学生用箭头表示发车的方向。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24时记时法的练习,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你地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24时记时法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