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8年级下册(配ZJ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8年级下册(配ZJ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3:46: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8年级下册(配ZJ版)
一、选择题
1.(2021·金华·6)甲、乙为不同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弧线是部分未标方向的磁感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判断甲、乙的磁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
C.甲是N极,乙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2.(2021·丽水·4)丽水处州府城一角的磨盘特别受小孩青睐。当人推着磨盘转动时,磨盘上竖着的“丽水”两字和其周围墙壁上的灯同时亮起(如图)。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
A.B.C.D.
3.(2021·湖州·15)如图是动圈式话筒的部分结构。声波使振膜左右振动,连接在振膜上的线圈也随之一起振动,切割永磁体的磁感线产生电流,此过程中(  )
A.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B.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
C.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D.产生了直流电
4.(2021·湖州·5)以下四幅家庭电路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
5.(2021·丽水·15)今年“五一”假期,铁路接触网遭异物侵扰的新闻多次上热搜,铁路部门有明确规定:在高铁线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不得升放风筝。若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丝风筝线散落在高铁接触网(高压电路)上,会造成短路而使动车组失去动力。下列电路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6.(2021·台州·5)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使用不当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超负荷使用插座
B.用湿手触摸开关
C.将插头的接地插脚掰弯使用
D.放风筝时远离高压设备
7.(2021·杭州·2)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一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8.(2021·温州·5)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9.(2021·温州·2)氮化锶(Sr3N2)是生产高端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已知Sr3N2中N的化合价为-3,则Sr的化合价为(  )
A.-3
B.-2
C.+2
D.+3
10.(2021·嘉兴、舟山·2)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金容易被锈蚀
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11.(2021·衢州·8)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右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2.(2021·湖州·11)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如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13.(2021·金华·11)据报道,科学家已在实验室利用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出氢气。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B.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克
C.丙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
14.(2021·台州·6)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15.(2021·宁波·6)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6.(2021·丽水·10)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没有其它污染物,如图是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克
D.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7.(2021·台州·7)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加热氧化汞时,制得并命名了氧气。加热氧化汞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gO═2Hg+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2021·丽水·3)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19.(2021·杭州·6)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20.(2021·台州·13)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二、填空题
21.(2021·宁波·20)夏天的紫外线较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造成皮肤灼伤,甚至诱发皮肤癌。小煦利用紫外光敏电阻对紫外线较灵敏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当户外紫外线增强到设定值时,S2闭合,电动机转动,遮阳棚上防紫外线的遮阳布展开。
(1)调试时发现,当户外紫外线增强到设定值时,S2仍未闭合。为了达到设计要求,需要把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进户线a应该是________线。
22.(2021·衢州·22)“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如图,在静止指向南北方向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转动,原来静止的直导线仍然未动。
①小磁针发生转动,可以说明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因为________。
②直导线仍然未动,此时偏转的小磁针对直导线________(填“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3.(2021·嘉兴、舟山·19)电动机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所示是电动机原理图,将通电线圈abcd置于磁场中,线圈的ab、cd边受到________,使线圈转动起来。
(2)某电动车是利用电动机来驱动车轮转动的,遇到障碍时,只要按下倒车开关就能改变线圈中________来实现倒车。
24.(2021·杭州·25)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了解用电基本常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V;对于人体,一般情况下:________V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________,不靠近________。
25.(2021·衢州·16)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
(1)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6.(2021·绍兴·18)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
(1)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________数不同。
27.(2021·衢州·19)从生活经验到定性实验,再到定量实验,科学方法的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材料一:公元前,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是由火、空气、土和水四种元素组成的,他把元素定义为其他物体可以分解成它,而它本身不能再分割成其他物体。
材料二:17世纪,玻义耳认为元素是只能通过实验证明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物质。他把严密的定性实验方法引入科学中,认识到“混合”和“化合”的不同,把“混合”叫“机械混合”,把“化合”叫“完全混合”。
材料三:18世纪,卡文迪许用酸与金属反应得到“易燃空气”,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小露珠。拉瓦锡知道后,进行定量实验,发现“易燃空气”与“氧”化合生成水的质量 ? 两种气体消耗的质量,从而得出水是两种气体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混合”后的物质,其类别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
(2)材料三作为“水不是一种元素”的证据,应在“?”处填________。
28.(2021·宁波·22)家庭医药箱里有一瓶标签缺损的医用双氧水,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然后用注射器注入10mL该医用双氧水,直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双氧水质量分数。
(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2021·嘉兴、舟山·17)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30.(2021·金华·19)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MnO2、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31.(2021·湖州·18)如图是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景图。
(1)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________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法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________,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________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
32.(2021·嘉兴、舟山·20)如图是小煦家中铺设的一块实木地板,可以看出明显的年轮。其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33.(2021·丽水·29)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煦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交流评价】
(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煦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继续探究】
(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煦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________。
34.(2021·温州·24)小煦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g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mL),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1)小煦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________。(例举一个)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若用2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g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____s。
35.(2021·嘉兴、舟山·25)小煦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________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________。
【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36.(2021·台州·26)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37.(2021·温州·26)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
(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
(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煦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8.(2021·杭州·27)小煦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煦同学是根据________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9.(2021·湖州·25)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________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________。
(3)该实验必须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________(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40.(2021·绍兴·25)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煦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
根据实验回答:
(1)小煦根据________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
(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
(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_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1.(2021·台州·24)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2.(2021·丽水·2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________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
四、解答题
43.(2021·绍兴·30)材料:爷爷家的电饭锅不能做饭了,小煦检查发现:电源插头处有烧焦的痕迹。
奶奶埋怨爷爷:“每次做完饭都让你把插头从插座上拔下来,而你从电饭锅连接口拔出就算完事,插头总在插座上插着。看,烧坏了吧!”
爷爷辩解道:“插头不是在做完饭后烧坏的,从锅上拔出后就没电了!”
奶奶:“没电?没电你摸摸,不电死你才怪!”
……
思考:爷爷说的“没电”?奶奶认为的“有电”?插头烧焦的原因可能是……
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给爷爷和奶奶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安全用电的建议。
44.(2021·台州·33)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电子秤”的结构简图,其中的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相互排斥,对秤盘产生向上的力。当秤盘上放置质量不同的物体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从而改变斥力大小,使指针始终指在“a”位置。此时,该电子秤所称量物体质量m跟电路中电流Ⅰ的关系可视为:m=kI(k为500g/A)。据此原理,可将电流表改装成“质量显示仪”达到称量质量的目的。
(1)图中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要产生斥力,则永磁体下端应为________极。
(2)当放上物体后,为了使指针仍处在“a”位置,必须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__端移动。
(3)图中电源电压为9V,线圈电阻为10Ω,线圈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8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2A”,电流表量程为0~0.6安。
①计算该电子秤所能称量物体质量的范围。
②要增大该电子秤的称量范围,以下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假设弹簧等元件均能正常工作)
A.增大电源电压
B.换用“100Ω 1A”的滑动变阻器
C.电流表的量程换用“0~3安”
45.(2021·嘉兴、舟山·31)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试回答: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H
1

D
2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〇”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46.(2021·绍兴·28)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47.(2021·台州·28)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
(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A.尿酸过高的人,应该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B.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都含嘌呤
C.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摄入嘌呤会引起人体遗传物质的改变
48.(2021·杭州·36)磁铁矿石(含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4CO+Fe3O43Fe+4CO2,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
(1)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假设冶炼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有464吨Fe3O4的磁铁矿石可提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49.(2021·宁波·28)“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3)侧柏莲桐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50.(2021·丽水·34)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目前,我市农村仍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
小煦和小王在爷爷家看到不能移动的土灶(如图甲),他们对土灶产生了好奇,了解到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于是分别设计了移动式土灶(如图丙和丁)。
(1)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丙”或“丁”);
(2)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________;
(3)资料显示:l千克干木柴在土灶中燃烧,能产生约12.5克固体粉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4)干木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6nO26nCO2+5nH2O。若干木柴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40.5%,则4000克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51.(2021·温州·31)“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小煦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________。(例举一个)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48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多少克?
(3)小煦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说明理由:________。
52.(2021·宁波·33)小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3.(2021·金华·33)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回答下列问题:
(1)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________克;
(2)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4.(2021·衢州·29)冬天,青菜不易被霜冻死,被霜冻过的青菜吃起来反而更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根据以下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材料一:淀粉不溶于水,无甜味,葡萄糖溶于水,有甜味。
材料二:淀粉在植物体内的转化与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类似。
材料三: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至0℃及以下,会引起植物体内液体凝固,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溶液中可溶性糖的浓度高低变化会引起溶液凝固点的变化。
材料四:谚语“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8年级下册(配ZJ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D
D
C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A
A
B
A
D
C
二、填空题
21.(1)右 (2)相(火)
22.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有
23.(1)力的作用 (2)电流的方向
24.220 36 低压带电体 高压带电体
25.(1)N或氮 (2)AB
26.(1)-2 (2)中子
27.(1)化合物 (2)等于或=或相等于
28.(1)不易溶于水 (2)偏大
29.(1)着火点低 (2)提供氧气
30.(1)2KClO32KCl+3O2↑ 或2H2O22H2O+O2↑ 或2KMnO4K2MnO4+MnO2+O2↑
(2)⑥③②④①⑤
31.(1)酶 (2)密度比空气大 呼吸作用
32.甲 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33.(1)分离转移
(2)冷却到室温时
(3)偏小
(4)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内的气体冷却到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即为氧气的含量
34.(1)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膨胀,体积变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3)100
35.【交流反思】(1)速度 (2)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继续探究】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度
36.(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2)二氧化碳逸出,空气进入;且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3)
37.(1)答题要素:自变量设置(温度梯度设置,分阶段研究);无关变量控制(实验对象选择、干扰因素排除);因变量观测(因变量的转换与测量)。
满分示例: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CO2含量a%。
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后,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CO2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
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
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
38.(1)溶解叶圆片中的叶绿素,防止叶绿素颜色对后续碘蓝实验的影响,并停止光合作用
(2)滴加碘液后,三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
(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9.(1)同位素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3)有光
(4)无机盐
40.(1)乙图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甲图中长
(2)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
(3)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41.(1)尽可能多 (2)C (3)
42.(1)蒸腾
(2)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四、解答题
43.答题要素:爷爷说的“没电”指没电流;奶奶认为的“有电”指有电压;插头烧焦的原因是插头处发热过多;安全用电建议。
高水平的回答(6分):能完整的解释“没电”和“有电”的含义,正确回答插头烧焦的可能原因及提出合理的安全用电建议,逻辑合理。
示例:爷爷和奶奶的说法都正确,只是角度不同,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插头处电路断开,没有构成回路,所以没有电流;奶奶认为的“有电”是指有电压,当用手触摸插头,可能导致火线-人体-大地构成回路,从而触电。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
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防止电线的绝缘层老化或破损;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用电器使用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定期检查用电器线路等。
中上水平的回答(4分):能正确回答插头烧焦的可能原因及提出合理的安全用电建议,逻辑合理。
示例: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
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用电器使用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定期检查用电器线路等。
中下水平的回答(2分):有插头烧焦原因的合理解释或能提出合理的安全用电建议。
示例: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
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等。
低水平的回答(0分):不能解释“没电”和“有电”,插头烧焦的原因回答错误,没有安全用电建议。
示例:插头烧焦,要安全用电。
44.(1)S
(2)B
(3)①0.075kg~0.3kg ②BC
【解析】
(1)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得到电磁铁上端是S,下端是N,又根据两者产生的是斥力、故永磁体下端是S,上端是N。
(2)放置物体后,秤盘要下降,要使得仍然指在a位置,需要有更大的斥力才能维持,即电磁铁需要更大的磁性才可以,所以电流值需要增大,滑变的阻值需要减小。所以,P要向B端滑动。
(3)要求所称量物体的质量范围,根据公式,只要知道电流表的读数范围即可,电流表的最大量程为0.6A,代入公式得mmax=0.3kg,此时符合线圈允许通过的电流和滑变可以达到的范围(只要滑变阻值为5欧即可)。电流表最小读数为滑变整个接入时的电流,此时电流,代入公式,得mmin=0.075kg。所以称量范围是0.075kg~0.3kg。B可以增大所测物体质量的最小值,C可以增大所测物体的最大值。
45.(1)中子
(2)+1
(3)解: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
100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100t×0.02%×20%=0.004t=4kg
答:100t海水中所含的质量为4kg。
46.(1)2:1
(2)32.4克纤维索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72n/162n)=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为:14.4克/(36n/42n)=16.8克
47.(1)12×5+4+14×4=120
(2)15:1
48.(1)21:8 (2)350t
49.(1)3 (2)6.0 (3)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
50.(1)丁
(2)有利于冷热空气形成对流,有利于可燃物充分燃烧,有利于排出气体和烟尘
(3)加装除尘装置(或改进土灶结构)
(4)设4000克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x
162n       264n
4000克×40.5%    x
162n:264n=4000克×40.5%:x,解得x=2640克
答:4000克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2640克。
51.(1)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或每次呼吸耗氧量。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解:设得到48克氧气需要超氧化钾的质量为x。
4KO2+2H2O═4KОН+3O2↑
284
96
x
48克
X=142克
制氧剂质量为:=177.5克
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集剂的质量为177.5克。
(3)选择甲或乙,理由能充分支持观点。
示例:甲合理,水汽能快速与制氧剂接触,且呼气和吸气时水汽都有机会与制氧剂反应,水汽利用率高。
52.(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50g×x
2.2g
x=10.6%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53.(1)7.8
(2)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克
x
x=1.46克
HCl%=×100%=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54.答题要点:①青菜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低温下呼吸作用减弱,淀粉积累的多;②淀粉在青菜体内分解成葡萄糖;③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导致其中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不易凝固,不易被冻死;④青菜细胞中的淀粉分解产生的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答案示例:
4分答案:答出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冬天有霜的日子往往是晴天,光照强,青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有机物)多;冬天有霜的日子气温低,青菜呼吸作用减弱,消耗淀粉(有机物)少,积累的淀粉(有机物)增多;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同时,由于青菜细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3分答案: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同时,由于青菜细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2分答案: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
1分答案:答出1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
0分答案:没有回答或回答错误。
示例;霜打的青菜就是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