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第 | 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扶桑树,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树。据《山海经 ? 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太阳)所浴,在黑齿北。” 2021年4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3号青铜神树。据考古专家推测,该神树刻画的应该就是上古神话中所说的 “扶桑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海经》关于扶桑树的记录准确可信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3.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 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D. 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4. 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A.犁耕技术不断提高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
C.铁制生产工具推广 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5.中国古代白银产量很少。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4 000多元人民币。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两银子可以买377.6斤米,折算购买力明朝一两银子等于660.8元人民币,比唐朝时大大贬值。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代经济衰退,消费水平下降 B.唐代农业发达,稻米产量高
C.明代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D.赋税征银使明代白银大量流通
6.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 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
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正义性
C. 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
7. 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
A.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B.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D. 反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
8. 1930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共中央认为,中国阶级斗争的尖锐形势,甚至比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还严重十倍,只要产业区域的工人斗争一经发动,立即就会形成全国革命高潮。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A. 不了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对中国革命形势判断准确
C. 结合国情学习苏俄革命道路 D. 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9. 蒋介石认为,如果日本无休止地进攻,中国政府便不能不抵抗,这便给“窥伺于中国国民党之后”的势力以可乘之机。其结果,日本会被拖垮,国民政府也会因内外交侵而倾覆,双方“同归于尽”。这种看法
A. 表明了国民党抗战的决心 B. 延缓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C. 阻碍了全民族团结抗日 D. 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呼声
10. 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 B. 海峡两岸军事敌对状态结束
C. 两岸实现了直接“三通” D. “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岸共识
11. 2020年,习近平在纪念某重大军事活动7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一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伟大胜利,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有关这一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战争双方就是中国和美国 B. 战争结果造成了朝鲜的分裂
C. 属于“冷战”的具体表现 D. 日内瓦会议讨论了这一地区的和平问题
12. 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这反映了英国
A. 民众希望继续保持国王的封建统治 B. 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C. 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D. 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
13. 18世纪80年代,不管签署的是《邦联条例》还是《联邦宪法》,美国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 选择宪法和政体的观念基本不变 B. 希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C. 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 D. 力图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
14.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观点
A. 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 B.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C. 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D. 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
15. 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
A. 表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B.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C. 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 D. 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
16.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第 || 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2分,18题15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根据《史记?秦本纪》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 “伐邽、冀戎,初县之”这条记载,认为春秋早期秦已在“冀戎”之地设县,即所谓的“华夏第一县”。但笔者认为,基于毛家坪新的考古发现,对“冀戎之县”的性质应加慎重考虑。根据毛家坪墓葬发掘者的推测及《水经注》的记载,笔者认为毛家坪可能就是“冀戎之县”之所在。在毛家坪已发掘的二百余座墓中,出土有剑、戈、矛、镞等大量兵器及兵车,足证冀是秦之军事重镇。出土的子车(人名,秦国贵族)戈文说“秦公作子车用”,并有讨伐“不廷”的义务,说明子车氏是秦君委任管理冀县的,冀当为秦君的直属之地。墓葬遵从的是西周以来贵族的葬俗传统,可见子车仍是世袭下的大夫,与后世之官僚还有一定差距。综上,泰的初县之县与后代郡县之县并不相同,但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功能。
——据史党社《从毛家坪的考古发现谈的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作者参考的史料的类型,并根据材料举例说明。(6分)
(2)从史料运用的角度来看,你是否认可作者的研究结论,并请说明理由。(6分)
18. (15分)立足时代背景,认清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是客观领会和全面践行“五四精神”的前提。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说到五四精神时,意见并不很一致。这种不一致也涉及对五四运动范畴的认识及对五四运动所反映的历史本质的认识不一致等方面。如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只是单纯偶发的学生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任何因素完全无关。”(杨亮功《"五四"一甲子》,1979年) 也有学者持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应是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发生的文化思想变动和社会政治变动,是这两方面変动相互交叉推进的一段历程。(李长之《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1944年) …… 从这种认识出发,则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不仅有政治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尽管人们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因而对五四精神的认识也还不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大相径庭,但有一个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五四运动是爱国的……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
——萧超然《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论五四精神与祖国统一》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归纳学者对五四运动认识分歧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史实,列举“五四运动是爱国的”论据。(7分)
(2)据材料,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哪一种关系符合客观历史? 试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19. (13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各自国情不同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宪法缔造者们真正有分岐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カ,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挙,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挙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能够建立宪政制度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哪两对矛盾? 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巧妙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的不同模式,以及体现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智慧。(4分)
20.(12分) 1915年,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后来印度人民便尊称他为“圣雄甘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民族自治”。甘地对“自治”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如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材料二 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发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和目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具体措施。(4分)
(3)根据上述措施以及材料二中非暴力的含义,谈谈你对这一斗争方式的认识。(4分)
仪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合计48分)
1—5:BCAAC 6—10:BDDCA 11—15: DBCAD 16:C
二、主观题(共4题,合计5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
17. (1)分类:文献史料, 如《史记?秦本纪》;《水经注》;子车戈文;(4分)
实物史料, 如毛家坪墓葬及出土的大量兵器及兵车(2分)
(答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二手史料也可酌情给分)
(2)态度一:认可。可从运用史料的态度和方法两个角度作答(如对史料科学严谨的态度,运用多重史料并相互验证的治史方法等。)(态度1分,角度2分,论证3分,合计6分)
态度二:不认可。可从史料本身的缺陷、对史料解读的主观性等角度作答。(如考古史料存在碎片化等缺陷,不能完整展现历史全貌,而且对考古实物的解读也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6分)
18. (15分)(1)分歧:范畴,本质,持续时间,价值取向,精神内涵上不一致。(4分)
论据: 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提出“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维护国家主权的口号;是各阶级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促成了拒绝签署和约,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等。(任答3点,得3分)
(2)关系:相互交叉推进。(2分)
说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的权威,引进西方学说,促进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契机,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提升了新文化运动内涵,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发扬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五四精神。(6分)
19.(1)原因:①英国传统习惯; ②原有政治制度中妥协智慧;
③对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3分)
(2)矛盾:①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分配(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②大州与小州的矛盾(2分)
制度设计:①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 (2分)
②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选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
(3)不同模式: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2分)
政治理念和政治智慧:分权与制衡;政治妥协;(2分)
20.(1)背景: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人民实行高压政策;
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发动;(2分)
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2分)
(2)措施: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 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货;
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 拒绝去英国人办的学校读书;
拒绝纳税等;(4分)
(3)认识:非暴力是印度传统宗教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印度人民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并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但是,非暴力斗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印度人民斗争的手脚;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也不利于印度近代化进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