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前面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一单元主要分成四块: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表面积、体积及体积单位和容积。本节课通过联系生活事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形成知识梳理网络。此外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为今后的圆柱体、圆锥体,甚至更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并熟练地运用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有所欠缺。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知识在脑海里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同时对于五年级学生可以渗透一些知识整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进行前期的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能熟练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
2.回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3.揭示课题《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
二、自主总结,构建网络
1.自主回忆,整理知识要点。
2.交流评价:请几位学生上来展示
。
3.归纳整理:完成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交流学生整理的作品,体会整理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活动一
1.看着屏幕上金鱼缸的图片,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1)金鱼缸的底面积有多大?
(2)制作这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
(3)金鱼缸有多大?
(4)金鱼缸最多可以装多少水?
2.合作交流
说一说:我想提出的问题是
。
想一想:我的解决方法是
。
3.灵活运用
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活动二
小胖打算将大小不一的三个正方体形状的饰品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如下图),表面积减少了多少?
1.独立计算。
2.把你的想法在同桌交流一下。
3.集体反馈。
活动三
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3厘米后,体积减少了48立方厘米,这时长方体变成了一个正方体,那么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设计说明: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同一个情境不同问题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算法的多样化,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提炼,完善提升
1.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吗?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评价,进行知识点的一个再整理,尤其是一些易错点和注意点,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
类别
定义
计算公式
单位
表面积
6个面的面积总和
S=2(ab+ah+bh)S=6a2
cm2
dm2
m2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V=abhV=a3
cm3
dm3
m3
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V=abhV=a3
cm3
dm3
m3m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