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 ),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起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不在于形似
B.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
C.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
D.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在于传神,而不只在于形似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午时分,我们前往九道沟。我从车窗看去,对面的山坡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的草木就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一片斑斓。极目远眺,但见层峦叠峰,半山云雾缭绕,仿佛是款款飘动的白色裙裾若明若暗地缠绕着山峰。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诗句。
傍晚,我们一行人回到村部。在村部吃过晚饭,刚刚走出食堂,一曲“梁祝”绊住了我们的双脚。村部广场灯火通明,乐曲欢快,十几个女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步伐矫健。直到走近了才看出,都是老年妇女,头发多数也是黑的。
次日,返回乡政府的路上,回头看看渐渐远去的响应沟村,突然想,这个曾经的穷山村,如今还缺什么呢?比起城里人,或许他们缺的只是焦虑和忙碌。这是个地道的晴天。远远地,从我们下车的地方向西边望去,云蒸霞蔚,山坳里的九道梁集镇在白云深处,如梦似幻,如诗如画。十几个手机,还有几部专业相机,各自选择角度,眺望远方,远方……直到走出很远,我还在想,远方在哪里呢?或许在那个时刻,西边的人看见了东方山梁上的我们,也会惊喜地指点,看啊,那里,远方……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诗句。
B.刚刚走出食堂,一曲“梁祝”绊住了我们的双脚。
C.直到走出很远,我还在想,远方在哪里呢?
D.西边的人们看见了东方山梁上的我们,也会惊喜地指点,看啊,那里,远方……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 B.层峦叠嶂 C.若明若暗 D.云蒸霞蔚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筑起。已经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书信,成为医护人员与家人交流的载体。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母、儿女、妻子、丈夫。家人是他们的最大“软肋”,也是最坚强的后盾。这些普通人,怎样变成一往无前的英雄?在《逆行者家书》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周馨瑜写信告诉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辞。”
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每个人都了不起”。它们生动昭示:危急关头总有人义无反顾站出来,肩负起沉甸甸的使命,这些人就是鲁迅称赞的“中国的脊梁”。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B.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C.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被映照出来
D.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体现在质朴的文字中,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
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 )。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的早上。朝颜上还挂着昨夜露珠的晶莹哩!
1.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B.花藤婉转、优雅、修长,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
C.也有着婉转、优雅、修长的花藤,姿态极动人
D.姿态极动人,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直播带货搭乘移动互联网快车,可谓________。但直播中的“翻车事件”也________。除了产品质量问题,直播带货中的“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等方面。有的玩起套路直播、靠演技忽悠消费者,有的不惜下血本造假、靠虚假数据忽悠投资人,……,这些乱象不铲除,如何支撑起直播经济的繁荣?
直播经济,首先应该是信任经济、法治经济。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头部带货主播,还是正在成长中的从业者,都要坚守原则底线保持清醒认识。直播带货本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产昭展示窗口,给商家带来全新的流量入口。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么也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对直播从业者来说,能够_______数量庞大的粉丝并不容易,越是如此,越应该珍惜消费者的信任,越要对自己所卖商品负责。那种只注重流量不注重质量的做法,甚至把粉丝当韭菜来收割的想法,将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石。要知道,失去信任,再大的主播也会被市场_______。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D.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声有色 触目皆是 积累 遗弃
B.风生水起 比比皆是 积累 抛弃
C.风生水起 触目皆是 积攒 抛弃
D.有声有色 比比皆是 积攒 遗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B.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么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C.如果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么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D.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油纸伞,长江边的泸州就只是一座酒城。走进泸州,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一旁的长江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是油纸伞改变了泸州的气质。油纸伞不仅是使用的伞具,还是文明的使者,是千年汉文化的重要部件。
①在汉语的传统语境中,油纸伞含义丰富。②它意味着繁衍。③在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同音;从字形来看,繁体的伞里有五个“人”字。④故过去女性婚嫁,女方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作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⑤它意味着平安。⑥它是进京赶考的书生或走马上任的官员的护身符。⑦在中国古代,赶考的书生与上任的官员背上包袱里除了衣物与书籍,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以求独占鳌头、仕途平安。⑧它意味着圆满。⑨伞面张开是一个圆,是人人喜欢的象征人生圆满的祝愿之物。
1.选文第二段中的第 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的自然启蒙中,“万物为人所有、万物为人所用”的实利主义,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代人:只要可以吃的动物,皆入锅上桌;只要可以锯板的树木,都出山进市; 甲 。人把自己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主宰它们的生命。珠不知,我们只是自然界的物种之一,人的智慧应用于守护生命而非杀夺生命。在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的生命与它们相依存。无论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尊贵, 乙 。在自然中,我们需要学会卑微地自处。
我们不要麻木地活着。麻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麻木让我们不再敬畏生命,让我们失去对自然的敏锐直觉。而经常到原野中去,沐浴自然的光辉,敏锐的直觉也会慢慢恢复。当鹭鸟兴奋地在枝头起舞,当细雨窣窣在眼前低吟,当蛙鸣蝉噪沉睡于霜露,当绯红翠绿诉说着凋谢,我们见此心中会慢慢翻涌起原始情愫的白色浪花,会由衷发出“生命是多么可贵”的感慨。我们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挫折和倦怠,实际上是那么微不足道,在自然中,我们能感知到生命的宽阔。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机活力和沉寂凋零写得形神毕现。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直觉的纯粹和情绪的激荡。
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全面地展现自然事物的各种情态,又增添语言的魅力。
D.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从视听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状态和植物的情态,特点鲜明。
2.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有人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我们在自然中能感知到生命的宽阔”更好,你是否赞同,请阐明理由。
【答题指津】
一、标点疑难辨析
(一)引号
①如果是完整引用,那么,句子结尾的点号应该放在引号之内,以保证引用的完整性;如果是局部引用,那么,引用部分结尾的点号原则上不出现,除非是表示疑问和惊讶的问号和叹号。
②间接引用不能使用引号,更不能把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二)破折号
破折号跟括号相同点是都标明“解释”,但是,区别在于:破扦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站分,说话时必须—起说出来: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提供阅读者参考的。也就是说,是正文之外的附加部分,或者移到正文之后的注解,即使删去,都不影响正文理解。试比较下面两例:
(1)这是他送我的一本书——他最近刚刚出版的新书。
(2)这是他送我的一本书(他最近刚刚出版的新书)。
(三)省略号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或“等”,所以省略号不能和“等等”“等”连用。
②省略号之前是句内停顿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冒号),除冒号要保留外,其余③省略号之前是句尾符号的(句号、问号、叹号),应一律保留。这是为了保留原句语气的原貌。
④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一律不用。
二、改写赏析答题思路
三、语句衔接六看
一看话题是否一致
二看事理是否相承
三看前后是否呼应
四看意境是否协调
五看句式是否一致
六看音韵是否和谐
四、运用标志法辨析语病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二)
一、1.B。据空后“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可知这里重点强调“传神”,把“传神”放在“形似”的后边,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所以排除A、D两项;
空前没有谈到“形似”的内容,所以关联词“不只……而更……”使用不当,排除C项。
2.A。文中“丹青不起老将至”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丹青”代指绘画。
A.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喻为“剪刀”,“裁”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黄”代“狼狗”,“苍”代“老鹰”。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吴钩”代武器。
D.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代船。
3.示例1: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示例2:三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解析】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错误:“描绘的对象”和“运用笔墨”是并列关系,结构应该一致,所以应该改成“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或“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与“笔墨”搭配不当,把“揭露”改为“表达”;“普遍的人们的”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应改为“人们普遍的”。
二、1.B。B.“梁祝”是曲名,应用书名号。
2.C。A.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语境指山坡上的草木,使用正确。
B.层峦叠嶂:意思是形容山峰多而险峻。语境中形容“九道沟”山峰,使用正确。
C.若明若暗:意思是好像明亮,又好像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语境中山峰“云雾缭绕”,应是若隐若现,使用错误。
D.云蒸霞蔚:意思是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语境中坳里的九道梁集镇在白云深处,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使用正确。
3.①句中把五颜六色的草木比作斑斓宝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二者色彩相似,极其耀目,给人美感。③草木长在山坡上如同宝石镶嵌在山坡上,二者形态相似。
【解析】画线的句子“五颜六色的草木就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一片斑斓”,把“草木”比作“宝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草木”是五颜六色的,“宝石”是斑斓的,二者色彩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给人美感。“草木”生长在山坡上,而“宝石”如同镶嵌在山坡上,二者的形态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三、1.B。根据上文“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和下文“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可知,括号处主语应是“家书”,排除AD;C项后半句主语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中途易辄,故排除C。
2.C。划线句用“软肋”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心中最大的牵挂;用“后盾”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背后最有力的支撑。所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项虽都有“似”的比喻形式,但ABD中都没有体现事物相似性的特点,所以都不是比喻。
C.把“愁”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容愁之多、之浓,永不会消逝。所以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详解】“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主语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筑起”被动句应改为主动句,与上文陈述对象一致,使衔接紧密。
所以画线句应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四、1.A。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用分号隔开,证明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句子,那么结构、句式就要选择基本一致的,从上文 “有着……,有……”的句式可知,括号内句子也要用此句式,排除BD;从“有着极美丽的颜色”可知,与之对应的句子是“有着极动人的姿态”,排除C。
2.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牵牛花的藤蔓”,喻体是“丝线”。
A.借代,“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处用来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B.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C.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与文中句子修辞一致。
D.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另外前面两句形成对偶。
3.①将“的早上”去掉;②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解析】第一处,“早上的脸是早上”主宾搭配不当,将“的早上”去掉;
第二处,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挂着”的宾语就是“露珠”,不是“晶莹”,“晶莹”是形容词,应作定语修饰“露珠”,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五、1.B。文中的省略号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语意未尽;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B。第一空,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这里形容“直播带货”的事业蓬勃兴旺,所以用“风生水起”更合适。
第二空,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这里是重点强调“翻车事件”很常见,用“比比皆是”更合适。
第三空,积累:逐渐聚集。积攒:积蓄,积聚。积攒常接具体的物质的东西,如积攒钱财、积攒邮票等,不能接“粉丝”。这里用“积累”更合适。
第四空,遗弃: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的违法行为。抛弃:扔掉不要;丢弃。这里指市场和主播之间的关系,用“抛弃”更合适。
3.C。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应为“如果……那么”;二是语序不当,应是“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综合上述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六、1.语句:③,修改意见:将“油纸”和“有子”都加上引号。
2.A。句子“一旁的长江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到处是以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雕塑人物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
【解析】句子“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缺介词“以”,构成“以……为主角……”;“或侧卧或斜立”句前后牵连,需增加主语“雕塑人物”。
七、1.D(视觉角度用了借代,用“绯红翠绿”代花和叶子;听觉角度未用借代)
2.示例:
甲:只要可以饮用的甘泉,都截流灌瓶。
乙:我们都需要敬畏自然
3.不赞同①将自然提前,起到强调作用,与文段所写主要对象吻合。②原句句式更简洁,同时与第一段最后一句形成照应,文段前后联系更紧密。
【解析】
原句与改句的不同在于,原句将“在自然中”独立出来置于句首,从而紧扣文段主要对象,突出敬畏自然的意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让表达更加简洁。
结构上,第一段最后一句是“在自然中,我们需要学会卑微地自处”,所以原句采用与其相同的句式,是文段前后形成照应,联系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