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盛世余晖—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雍正皇帝认为:“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也。”
中国地图
清朝奠定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
关于康乾盛世,著名学者戴逸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向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为什么戴逸先生说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衰世凄凉”,这一时期的历史真相又是什么?
盛世余晖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
1.识记清王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发展;
2.识记清王朝对于各少数民族的管理方式,认识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
3.通过史料实证,分析清王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一、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盛 世
注意:康乾盛世的表现和时间。
材料1 ?……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
——【法】伏尔泰(1694—1778)《风俗论》
材料2??…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法】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
问题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对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问题2: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对中国有不同的认识。
【史料研读】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帝)、皇考(雍正帝)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奏折(密折)制度
2.军机处
3.文字狱
注意:归纳课本
官员
皇帝
直达皇帝
官员
皇帝
奏本、题本(一般文书)
奏折
奏折制度
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重点解读1: 军机处的特点、实质
材料一:军机处,其制无官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地处宫廷,便于宣召。军机大臣日值庭禁以待召见......军机处上谕有二:一谓之明发;二谓之寄信。寄信,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材料二:军机处有廷寄谕旨……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曰“马上飞递”者,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所未有…
特点①:速(效率高)
特点②:简(机构)
实质: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特点③:密(皇帝寝宫旁边)
二、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小结
南海诸岛
三、疆域的奠定
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阅读教材78-79页,结合清朝疆域图,完成下列表格。
三、疆域的奠定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域
面临问题
解决措施
西北
噶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
西南
西藏问题
西南各族
东南
郑氏割据
东北
沙俄侵略
武力平叛
武力平叛
册封达赖与班禅、设驻藏大臣、设颁布法律
改土归流
渡海远征,设台湾府
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4年设台湾府
1762年设伊犁将军
清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等
奠定后世中国之版图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利于中华文明之延续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 奠定
特点: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信仰
清前中期的世界
英国《权利法案》
18世界英国的工厂
启蒙运动
殖民扩张
紫禁城的阴霾
四、盛世的阴影
1.内部危机:
材料一:
——《清实录》人口数
材料二:据史料统计,清朝中后期一共爆发了一百多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耕地面积增加
人口增加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1724—1784年
35%
91%
1.4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明洪武26年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0.70亿
1.97亿
1.50亿
3.10亿
4.10亿
?材料三:18世纪中叶,米贵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18世纪价格总水平上涨了300%,打文武官员以至满汉兵丁的廉俸粮饷百年间却几乎维持原额不变。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曾说道:“楚省正、二月间米价自一两一、二钱至五、六钱不等,虽未至二两,而民食已难。??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人口激增,资源危机显露。(人地矛盾)
社会矛盾突出,农民起义不断。
物价上涨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盛世的阴影
1.外部危机:
列强活动与闭关锁国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落后世界潮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统治者
时间
使者
结果
伊丽莎白时期
1583年、1596年
纽伯利、伍德
夭折
詹姆士时期
1610年、1613年
不详
夭折
乔治三世
1787年
凯茨卡特
夭折
乔治三世
1793年
马戛尔尼
失败
乔治三世
1816年
阿美士德
失败
对比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在外交上的不同走向,谈谈你的感想。
重点解读2: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严格限制但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2.表现: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影响:
紫禁城的阴霾
人口膨胀
资源危机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
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
内忧不断
乱象萌生
清朝政府
闭关锁国
逐渐落后
世界潮流
外患将至
醉生梦死
西方列强
频繁活动
康乾盛世
盛世的顶峰?
落日的余晖?
东方:康雍乾统治下的中国
康熙(1661—1722)
雍正(1722—1735)
乾隆(1736—1795)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
1734年,法国启蒙运动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到来
VS
封建制度的强化与农业文明中徘徊
盛
衰
之
思
1.雍正年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人名)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依此内容推断张廷玉的身份是
A.殿阁大学士 B.内阁首辅 C.南书房行走 D.军机大臣
2.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奏折制度的出现
A.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 B.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的控制权
【课堂检测】
D
D
3. 康熙帝在《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诗句,令康熙如此感慨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稳定????
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
4.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
A.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立宣政院
B
B
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6. 康熙是一位善于学习和创新的封建帝王,但他并没有引导中国走向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中国落后于近代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熙帝的统治是中国落后于近代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B.康熙是一位明君,但他的创新并未着眼与世界发展潮流
C.康熙帝统治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落
D.康熙帝与外国断绝了一切交往,落后于世界潮流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