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3: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主动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2.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策略的最优化。3.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从中得到一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及其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笔算的简便方法。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生活气息的练习,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并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计算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课件、贴纸、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明确目标。
(一)复习导入。
1、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并验算。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卡展示)。
32×23≈ 24×19≈ 38×12≈
想: 想: 想:
2、争做神算手!直接写出结果,并说一说口算方法(课件展示)
2×3= 11×7= 6×5= 11×50= 50×40= 60×5=
想:当乘数末尾有0时,你是怎样算计的?(暂时不看0 ,先算0前面的数,再看两个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吗?(板书课题:乘数末尾0的乘法)
2、问:在这节课中,你最想学到哪些知识?(指名回答后明确学习目标。)
二、互动探究,探索方法,归纳解法。
(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今天我们一起去知识的海洋遨游,大家想去吗?引导学生看场景图,明确题意,列出算式同,引入新课,“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第36页情境图。看图,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学生自主整合后汇总
条件:①每桶牛奶25千克,②今天挤了30桶。
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2、探讨算法。
(1)想:你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怎样列算式?(指名回答)(1)大家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2)想: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25看作30来估算,积约是900)
3、交流计算方法: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1)口算,能直接算出结果吗?怎么算呢?(指名回答),后引导小结其口算方法:暂时不看0 ,先算0前面的数,再看两个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堂指导学生算法。)
(3)汇报算法,掌握方法。展示三种不同的笔算对位方法。25×30=750(千克)
① 2 5 ② 2 5 ③ 2 5
× 3 0 × 3 0 × 3 0
7 5 0 0 0 7 5 0
7 5 个位:3×5=15
7 5 0 十位:3×2+1=7
问:你选择哪种书写形式?为什么?(选择第③种竖式,计算简便。)
分析:第①种,错误。如果要相同数位对齐就应该用第②种写法,但不简便。
引导小结: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方法:0前面数字对齐,用虚线分开(是为了不干扰前面的计算),先算0前面的数,再看两个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舔上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之间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理解、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并能够达到灵活的应用,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想:你是用怎样的方法来验算积对不对?(用“交换因数的位置”或“求一个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深化发展,体验成功。
设计意图: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重复某一种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性、内容趣味性。主要安排以下练习:
(一)、基本性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展示,学生自主探究,指名板演)
(二)、应用知识练习:
1、竖式计算,勇闯难关: 20×34= 70×15= 30×42=
重点强调:怎样列竖式最好?(乘数末尾没有0的数放在竖式上面)
2、找出病因,并改正过来:(课件出示,略)
3、引导小结其算理。
运用了“勇闯难关”“找出病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练习热情。设计意图:给学生的思维留下较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的技能,更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四、达标练习,评价总结,分享收获。
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的意识。主要安排练习如下:
1、对比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比一比,算一算。
690 480 480
30×23 24×20 40×12
32×23 24×19 38×12
736 456 456
(1)小组合作完成。(2)集体订正。(3)学生观察比较。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4)引导学生小结: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时,对齐方式不同,计算步骤不同。②对比结果非常接近,指出在估算时,也可以把两个数中的一个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2、拓展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上了这么久的课了,我们和张华一起去书店走一走。)“一套12本,每本20元。买一套一共要付多少钱呢?”(课件展示)
(1)学生自主探讨,指名板演。(2)汇总、交流算法。(3)小结其解题方法。
3、回顾总结,分享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和拓展练习,使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作业布置,拓展知识,收获成功。
作业:①P37第2、4、5题。②课堂作业“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
在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等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