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标准细目:
1.
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会用递等式正确计算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2.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混合运算》。
二、板块一
1.综合算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任务单完成了任务一的学习。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作业,你有什么想说的?
40÷5+12
12+40÷5
结合学生的发言:都是先算(1支钢笔的价钱),再算(一共应付多少元)。
数量关系式:一共应付多少元=1支钢笔的价钱+1个订书机的价钱
2.运算顺序
师: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追问:为什么要先算除法?
3.书写格式
板书:先算40÷5=8,8写在40÷5的下面,再算8+12=20
4.试一试:
自己检查修改,小组长批改过关,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
5.小结揭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评价任务设计】
6.递等式计算
720÷5-90
36+20÷4
【学情预设】
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但在表述想法的时候,思路不是很清晰。
【应对策略】
教师将少部分学生集中到讲台前进行共学,帮助他们梳理解题思路。
三、板块二
1.
任务二:当堂检测想想做做第3—5题(分层、分区学习)
小组长批改过关。教师共学12个组长的作业。组长批组员的作业。
全班共学:第3题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你觉得在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对,我们首先要看清(运算符号),再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再去(算一算),最后还不要忘了检查。
◆全对的同学,可以找你的小伙伴互相出题,进行PK。
◆有错的同学,订正好后,找老师出题,进行巩固练习。
【学情预设】
很多同学在估计第3题第2组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时,只是看了后面的乘号和除号,错误地认为乘,得数就大,没有想到减的多,剩下的就少。减的少剩下的就多。
【应对策略】
组织全班共学,讲清道理,帮助理解。
四、板块三
总结全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混合运算,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前面同学们学得都很棒,接下来让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吧!
【评价任务设计】
1.
★★《补充习题》第32—33页2、3、6
★★★《补充习题》第32—33页2、3、4、6
2.一对一练习设计:练习册第26页1—2题
挑战自我:练习册第26页第3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