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24时记时法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24时记时法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3: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正确转换两种计时法。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正确转换两种计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现在几点钟了?(生:上午9:25或9:25)好,那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
师:现在时刻是9:25,大家在做什么?(一起上数学课)一天中还有哪个时刻也可以用9:25来表示?(晚上9:25)大家此时又在干什么呢?(生回答,适当教育珍惜时间)
师:为了加以区分,我们把在中午12时之前的这个时刻记作上午9:25,把中午12时之后的这个时刻记作晚上9:25。大家还能例举一些类似的对应时刻,并说说在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大家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了一些自己一天中比较特殊的时间安排,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顾老师一天中比较关键的时间安排,好吗?
(出示时间安排表)
师:看看这张时间安排表中的时间,与你们刚才列举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
师:这两种记作方法都是正确的,他们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记时法,上面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看得非常清楚的(有上午、下午等)称为“普通计时法”,表格中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研究的“24时记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认识24时计时法
师:来看表格中的13:00,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下午1: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中午12:00起再过一小时就是下午1:00,也就是13:00)相机板书(评价)
师:那顾老师是下午几点中开始打篮球的呢?(下午3:00,在中午12:00之后经过3小时就是下午3:00,也就是15:00)(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评价
师:你能用24时计时法说说自己放晚学的时间吗?(16:30)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
三、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师:刚才我们一起讨论的时间都是中午12:00之后的时间,观察一下,中午12:00之后的时间,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汇报)
师:那中午12时之前的时间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区别于联系,借助老师的这种时间表来观察比较一下。
(学生观察,汇报)
练习1:(出示“想1”)
师:认识了24时计时法,研究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于联系,看看你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间吗?
四、对照“时间尺”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
师:我们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了,那同学们知道每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吗?(0:00开始的)
师:一起来看一段关于一天开始的片段。(播放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倒计时片段)
师:看清楚了吗?的确一天的开始是从0:00开始的,那你知道在什么时候结束呢?(24时结束)
师:哎,钟表我们是见过的,上面只有12个数,这不是矛盾的吗?(不矛盾,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转两圈的,板书:转两圈)
师:一起来看一下。(演示两圈转动)
师:转一圈是(12小时),此时是什么时候,接下来从几时开始?(中午12:00开始)
第二圈开始了,又回到数字12出来。转了两圈,一天是(24小时)
师:好像还不是太清楚的,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用时间卷尺来研究一下。
师:时间尺的起点在哪?(顶端)用什么数字表达?(0 )钟面上为什么没有0呢?(数字 0和12重合在一起了)
(在黑板上演示第一圈的时间)
师:到中午12:00之后,应该是几时呢?(在24时计时法中,应该是13:00)(评价)
(在黑板上演示第一圈的时间)
师:现在来看,我们将一天的24个小时形象的摆在黑板上了,是不是能过更加清楚的看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了呢?在来回顾一下。
(学生汇报)
师:如果这里的24时尺浓缩为今天一天的时间,那你会表示“昨天”“明天”吗?
(学生汇报,老师画)
师:能把表示今天和昨天、明天的线段分开吗?(不能)
师:那连在一起的三条线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昨天的24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
师:对,就像一天中时针转的两圈,第一圈的结束之际也就是第二圈的开始之时那样,时间就是这样连续在一起。哪位同学能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的线段中,接着表示出后天、大后天吗?
学生在“明天”的线段上接上表示后天、大后天的线段。
师:那大——大后天呢?能一直这样画下去吗?
生:不能。时间可以一直有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画,大家能体验到“时间尺”虽然很形象,让我们看清楚了两种记时法的道理,但如果真的就用它来测量时间的话,那会是很麻烦的事情。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走过那一段路。大家看,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壶”。除了最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又细又均匀。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但想想,这个木箭能无限制地浮起来吗?对,到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把最下面铜壶里的水倒回最上面的铜壶,周而复始地再进行计时。
由此,我们理解了祖先发明的机械钟表,时针固定后周而复始地旋转(课件出示各种各样时针旋转着的钟表),计量时间很方便。
五、巩固练习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24时计时法,那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24时计时法呢?
(学生汇报)
练习2:
“想想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