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高考考纲解读)系列 专题15 古代诗词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高考考纲解读)系列 专题15 古代诗词鉴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4 14: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高考考纲解读】
2012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高考考点】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3:鉴赏作品表达技巧。
考点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回顾】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同答问题。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分析诗句的内容,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来认真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⑴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⑵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5.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解析】竹子为描述的中心事物,分别是从“梢”、“ 影”、“净”、“香”四个角度来写。
【考点定位】考察诗歌形象的分析。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⑴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侧重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理解,一般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景象。这首诗中三处分别采用了反衬、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来写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形象。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想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中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歌的鉴赏与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类问题,我们要有整体意识,要做到七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关键词、看意象。并且我们应该掌握鉴赏诗歌的术语,尤其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术语。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专题测试】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 。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①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考查的是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第一题是对“关键词”的考查,要注意作答的角度,要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从音韵表达的角度来组织语言,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要融情入镜组织语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尘埃。
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⑵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