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
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课题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主备人
常彩霞
周次
6
教学辅助手段
PPT
导学
目标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重点
难点
1、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2、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南方地区位于___以南,___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和________。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______,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________和________
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______、______和_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_______和________。
3、气候:(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________带和
带,本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________(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___,___
,____
,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____和________。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耕地多为________。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主要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1、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合
作
探
究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交
流
展
示
交流展示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形区: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山脉:D_______,E_______。
图中F为_______(河流),其入海处是
我国的_______市(直辖市),
该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
。
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
,粮食作物是_______
。
反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一月份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平原和盆地为主
C、盆地和高原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3、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海峡”是指(
)
A、琼州海峡
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
4、关于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同时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
5、下列景观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高山草甸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反
馈
检
测
教
后
反
思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
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课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
主备人
常彩霞
周次
6
教学辅助手段
PPT
导学
目标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
地理位置和范围:
2、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_游地区,濒临____海和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3、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市、____省南部、____省北部地区。
4、“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___,河网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5、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靠__
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
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_
_
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
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
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说明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
如何进行经济合作的?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议一议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合
作
探
究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交
流
展
示
交流展示
读图·析图: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反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2、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二、综合题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海,B______海,
C______运河,D______
(河流)。
(2)该地区的气候以___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产区(粮食作物);由于这里河湖众多,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因而本区有“______”的美誉。
(4)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反
馈
检
测
教
后
反
思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
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课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课时)
主备人
常彩霞
周次
7
教学辅助手段
PPT
导学
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
难点
1、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城市群。(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还有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3)
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工业城市。(4)上海不仅对__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____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_____和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知识点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文化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和深厚的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______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____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___遗产。(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__、___、__和__,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合作探究
1、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
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和,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
合
作
探
究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交
流
展
示
交流展示
1、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反馈检测
一、综合题
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
E
,F。
(3)写出湖泊、河流的名称。
M______,N______。
(4)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__________,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水田、旱地),农作物熟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它濒临__________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长江因通航里程长、运量大,素有“__________”的美称。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反
馈
检
测
教
后
反
思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
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课题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主备人
常彩霞
周次
7
教学辅助手段
PPT
导学
目标
1、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点
难点
1、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特别行政区:1、“一国两制”政策: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
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____实行社会主义制度,____实行______资本主义制度。
2位置和范围:(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____东西两侧,与____省相邻。
(2)香港由____、____、___和附近的很多岛屿组成。澳门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3、宝贵的城市建设用地:香港地区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状,采取了“上天”——_______,和“下海”——_______两种扩展方式。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东方明珠:(1)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___________;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
(2)经济地位: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_。
2、优势互补:(1)举例说明港澳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内地与港澳的经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店”指_______,“厂”指_____________。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盈利较多的是_________。
合作探究
1、
什么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好处有哪些?
2、香港被称为“东方明珠”、“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它经济发达。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何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是什么?
合
作
探
究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交
流
展
示
交流展示
1、香港人多地少他们是怎样扩展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的、请谈一谈你对这两种扩展方式的看法、
2、为什么说香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合作?
反馈检测
1、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③有优越的天然港口
④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关于香港的正确说法是:(
)
A、位于珠江口西侧
B、香港是我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
C、香港的旅游业和博彩业发达
D、香港包括九龙和香港岛两部分
3、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扮演“厂”的角色是:(
)
A、澳门
B、香港
C、香港和澳门
D、珠
二、综合题
读“香港和澳门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特别行政区名称:A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由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和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_。
(3)澳门特别行政区由_______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组成。
(4)B是_____________(城市),C是_____________(城市)。
(5)D是____________铁路,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__________。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反
馈
检
测
教
后
反
思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
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课题
台湾省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常彩霞
周次
8
教学辅助手段
PPT
导学
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举例说明台湾岛丰富的物产。
重点
难点
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
1、台湾省包括________岛,以及附近的________岛、________岛等许多小岛,北临________海,东临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海,西隔________海峡与_______省相望,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________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阿里山中的________景色迷人。
3、台湾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1、台湾经济从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形成
“_________________”型的经济。
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海岛多__________、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大力建设__________。
4、距台北70千米的新竹科学园区,号称“____________”,是台湾产业的代表。
合作探究
1、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下面列举的,你还知道哪些?请说出他们的含义。
海上米仓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
合
作
探
究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交
流
展
示
交流展示
1、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发展的有利因素?
台湾工业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反馈检测
1、台湾的“硅谷”位于(
)
A、台北
B、基隆
C、新竹
D、高雄
2、下列不属于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
A、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
B、气候温暖湿润
C、海岛多港口
D、吸收外国资本
3、关于台湾省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农业为主
B、出口贸易结构以农产加工品为主
C、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D、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4、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B、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
5、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
B、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位于台湾岛的西侧
C、由于台湾岛盛产温带水果,被称为“水果之乡”
D、由于台湾岛盛产水稻,被誉为“天然植物园”
6、
将下列省区与其相应的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坎儿井是其居民利用的引水工程
②台湾省
B、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
C、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④北京市
D、“上天”、“下海”是其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E、其旧城格局呈“凸”字形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反
馈
检
测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