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2021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0-2021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6: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2021·湖州)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2.(2021·湖州)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B.?手臂中的肌肉????????????????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D.?手臂中的神经
3.(2020·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4.(2020·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5.(2020·湖州)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实的是(??? )
A.?????????????????????????????????????????B.?
C.??????????????????????????????????????????D.?
6.(2020·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7.(2020·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B.?②?????????????????????????????????????????C.?④?????????????????????????????????????????D.?⑤
8.(2020·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 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B.?血糖平衡???????????????????????????C.?氧气平衡???????????????????????????D.?水分平衡
9.(2020·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B.?汗液分泌增加??????????????????C.?浑身肌肉颤抖??????????????????D.?适当增添衣裤
二、填空题
10.(2021·宁波)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________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
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
这里的可燃性气体是________。
11.(2021·宁波)2021年5月22日13 :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________(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________。(写出一条)
12.(2021·杭州)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当环境条件改变时,人体往往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如:
(1)长期居住低海拔区域(如杭州)的人刚进入高海拔区域(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频率将________,以适应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
(2)人体从常温环境进人低温环境中时,皮肤血管的管腔将________,从而降低皮肤温度,以利于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从常温进入高温环境中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将________, 以利于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4)人们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黑暗的场所,眼球的瞳孔将________以增加进入瞳孔的光线适应黑暗的环境。
13.(2021·金华)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________的功能。
14.(2021·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________(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囊,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________。
15.(2021·丽水)2021年4月18日,半程马拉松赛在遂昌湖山乡开跑。请回答:
(1)运动员在奔跑时感到小腿酸胀,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细胞________呼吸引起的。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________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2020·嘉兴)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 8 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________的分泌是否正常,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________病。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1·绍兴)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
【建立猜想】________。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
【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⑴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⑵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四、解答题(共2题;共6分)
18.(2021·宁波)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中的象形拳是一种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人物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有猴拳、鹰爪拳、蛇拳、螳螂拳等。
(1)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这一分类依据,螳螂属于________动物。
(2)运动员进行象形拳表演时,他的________(填脑的结构名称) 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功能。
19.(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________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________。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原因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小肠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后血糖含量上升。
(3)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将增加,正常人胰岛素浓度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上升,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其分泌量下降。
【解答】A、根据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图可知,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不符合题意;
B、食用含淀粉的食物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由于该时间段在消化道的小肠内淀粉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完成了吸收过程,B不符合题意;
C、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加速了血糖的分解,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C不符合题意;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引起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由图可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参与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不需要大脑参与,由脊髓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
2、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四肢与躯干部位受到的刺激能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形成感觉。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 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 ”,说明非条件反射能完成,以脊髓为神经中枢的反射弧结构是正常的,所以乙、丙、丁结构正常。感是大脑形成的,应该是图示中脊髓中的上行传导索甲出现了损伤,刺激无法传到大脑估不能形成感觉,A选项正确。
故选A
4.【答案】 A
【解析】【分析】1、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人在运动时,人的代谢速度加快,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工作也相应加强;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稳定。进食后,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血糖含量上升,此时胰岛分泌出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
4、进入青春期,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解答】A、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叙述错误,A正确;
B、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叙述正确,B错误;
C、正常人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进食后, 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叙述正确,C错误;
D、 青春期,性激素 能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现,叙述正确,D错误。
故选A
5.【答案】 C
【解析】【分析】1、心脏瓣膜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
2、经肾小球滤过作用之后,能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后形成终尿也就是尿液;
3、 胃酸具有多种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蛋变性,易于分解;杀菌作用;反馈性抑制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可促进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和胰泌素、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胃酸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4、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分脊髓和脑;
【解答】A、图示心脏中的瓣膜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作用,A错误;
B、肾小球有滤过作用,经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B错误;
C、胃腺能分泌盐酸,盐酸能杀灭细菌,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控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有脑和脊髓,D错误。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分析】1、皮肤血管舒张后能使血流量增大;
2、汗液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利于散热;
3、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能产生热量,这种收缩减少后产生的热量减少;
4、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肾上腺素可以增强心脏活动, 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解答】A:效应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可使散热增加,判断正确,A错误;
B:效应②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利于散热,但不可使产热减少,判断错误,B正确;
C: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C错误;
D: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人体产热,激素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D错误。
故选B
7.【答案】 A
【解析】【分析】完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 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 ①对应,A选项正确。
故选A
8.【答案】 A
【解析】【分析】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解答】根据体温调节的知识可知,流汗可带走热量,主要是维持人体的体积平衡,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 B
【解析】【分析】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解答】由题意可知,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所以B汗液分泌增加正确,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0.【答案】 (1)内
(2)①
(3)氢气(H2)
【解析】【分析】能量转化是指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过程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电瓶车自燃过程,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内能(或热能);
(2)感受器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而图中的电瓶车识别预警摄像头起到的作用类似感受器;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1)内;(2)①;(3)氢气(H2) .
?
11.【答案】 (1)小于
(2)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人体体温降低,说明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无法维持恒温;
(2)失温施救措施可以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考虑,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这样可以让失温者体温慢慢恢复;增加产热的措施有: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减少散热的措施有:增加衣物;更换湿衣服;寻找遮挡的场所;对于心肺功能衰竭的失温者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故答案为:(1)小于;(2) 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 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
12.【答案】 (1)变快
(2)变小
(3)增强
(4)变大
【解析】【分析】(1)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变的较稀薄,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
(2)低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
(3)肾对水有强大的调节功能。体内缺水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体内水过多时,肾排水量增加。
(4)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
【解答】(1)低海拔地区氧气含量高,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低,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区,要加快呼吸;
(2)人在低温环境,为了减少散热,减小血管官腔的面积,可以减少散热;
(3)人在高温环境,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不足,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可以减少尿液,来维持身体内水盐平衡;
(4)眼球的瞳孔可以控制进光量,瞳孔越大,进光量越多,瞳孔越小,进光量越少。外界环境黑暗,所以进光量比较少,所以要增加进光量,瞳孔要变大。
故答案为:(1) 变快? (2) 变小 (3) 增强 (4)变大
13.【答案】 (1)效应器
(2)传导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2)手臂受到刺激,手会立即缩回来并感觉疼痛,此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这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能将神经冲动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表明脊髓(白质)具有传导功能。
故答案为:(1)效应器? ?(2)传导
14.【答案】 (1)感性
(2)生产者
【解析】【分析】(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根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特征解答。
(2)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1)猪笼草的捕虫囊接收到昆虫落入的刺激后,产生囊口的囊盖合拢的运动,这是属于猪笼草的感性运动。
(2)猪笼草属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答案为:(1)感性(2)生产者
15.【答案】 (1)无氧
(2)等于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解答】(1)运动员奔跑后小腿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2)体温恒定是产热等于散热的结果;
故答案为:(1)无氧;(2)等于。
16.【答案】 胰岛素;糖尿
【解析】【分析】1、其实对于没有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检测血糖的情况,第一个要抽静脉血的空腹血糖,然后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之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人在饭后由于消化吸收葡萄糖后血糖会升高,此时胰岛会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而糖尿病人无法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是糖尿病。
【解答】由分析可知, 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 8 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 胰岛素的分泌是否正常。若 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 糖尿病。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尿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控制变量法;促进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
【解答】【建立猜想】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1)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
【交流评价】(1)控制变量法;(2)促进。
四、解答题
18.【答案】 (1)无脊椎
(2)小脑
【解析】【分析】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
【解答】(1)螳螂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2)人体的躯体平衡是由小脑控制的;
故答案为:(1)无脊椎;(2)小脑。
19.【答案】 (1)应激性(或“感应性”、“感触性”)
(2)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扩散”)
(3)15: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0136 ×100%=88.2%
【解析】【分析】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合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应激性与活动性是生物对自然信息的本能反应。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元素质量分数指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
【解答】(1) 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是植物对外界的触碰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应性;
(2)在其他地方也能闻到香味,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导致的;
(3) 柠檬烯的化学式为C10H16 , 所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6=15: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012×10+1×16×100%=88.2%
故答案为:(1) 应激性(或“感应性”、“感触性”) ;(2) 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扩散”) ;(3)15:2;88.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