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题目解说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陋室铭》题解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刘禹锡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刘禹锡简介
活动目标: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背景资料
重点字词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
重点词语
3.辨析字形:(磬)
一种打击乐器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牍
/
读(
)读书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
xīn
tái
dú
hónɡ
rú
shǔ
lòu
tiáo
diào
xīn
qìnɡ
dú
dú
rú
rú
qìn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读通文章
活动目标:
品读一——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这
只;香气,指品德高尚
使....劳累;身体,形体
大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和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学的人,没有浅薄的人。
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动词,出名,有名。灵:神异。
翻译: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于深不深,有了龙(居住)就变得神异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长到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翻译: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来往的没有粗鄙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翻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乱:使……扰乱
。
案牍:指官府文书。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翻译:没有世俗的乐器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它好比诸葛亮在南阳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玄亭(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出自《论语.子罕》
词类活用
苔痕上阶绿:名词用作动词,蔓延,长到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何陋”)
虚词:“之”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品读二——读懂内容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陋室真的很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
居室环境
交往之人
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之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情趣之高雅
陋室不陋
(景)
(人)
(事)
3.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富有情趣的人。
赏读——读明情操
1.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作者提起他们,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2.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3、文章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1)作者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3)画龙点晴,进一步点明全文主旨。
4、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5.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
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山
水
比喻起兴
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刘禹锡写《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同时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托物:
言志:
——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志向或说明道理。
8.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法是什么写法?
陋室铭
设喻引题
山
仙
水
龙
比喻起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
景)
生活情趣(高雅
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
人)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1)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内容上,都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活动四:——背诵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
陪衬比喻。
课
堂
练
习
蜜蜂代表默默无闻的奉献
竹子代表正直、不屈不挠
粉笔代表牺牲自己、造福他人
蜜蜂托的是默默奉献的人,如清洁工。
竹子托的是有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如被俘的共产党人员。
粉笔托的是牺牲自己,丰富他人智慧,如老师。
粉笔
无谓的牺牲与奉献,与蜡炬相似
竹子有竹节
意味有气结
坚强不屈立根破岩中
蜜蜂当然是勤奋的象征
它们整天都在采蜜
托蜜蜂以言勤奋、奉献;
托竹子以言孤傲、坚贞;
托粉笔以言纯洁,奉献(通常用于老师)。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