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第四单元·第12课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朱子奇《白求恩纪念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与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先行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诗人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毛泽东书信选集》
《毛泽东诗词选》
……
《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
《采桑子?重阳》
《沁园春?长沙》
……
贡献:
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创立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毛泽东思想。
评价:
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百人之一。
评 价
作 品
毛泽东
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
诗词名篇
白求恩简介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创作背景
12月1日,延安各界为白求恩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送了花圈,并题写挽联:“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让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
语言学习
以身殉( )职 拈( )轻怕重 派遣( )
漠( )不关心 纯粹( )? 鄙薄( )
狭隘( ) 热忱( )?
xùn
niān
mò
cuì
bó
qiǎn
ài
chén
殉职:
狭隘:
热忱:
鄙薄:
语言学习
不足道:
一班:
鄙薄:
不足道: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情。忱,情意。
轻视。
不值得提。
一些,一群。
轻视。
不值得提。
词语辨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狭隘 狭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词 语
求 同
辨 异
都有“不宽广”的意思。
狭窄:宽度或范围小;不宽阔。
例句:撑一把古旧的油纸伞,丁香一般的姑娘沿着狭窄的巷子走着。
狭隘:可指具体事物宽度小。也可指抽象事物(心胸、气量、 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不宽广,不宏大。
例句:我们都不喜欢心胸狭隘的人。
语言学习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语言学习
弄清表达效果:
结合文中的成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举例:“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泠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三词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与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理清思路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用“______”画出。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理清思路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试着概括层意。
精读文章
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情”+“理”=增强说服力。
精读文章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精读文章
(3)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的,文中为什么并列提出?
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
精读文章
(4)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精读文章
2.阅读第2、3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
明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精读文章
(2)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3)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什么?
精读文章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精读文章
3.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精读文章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精读文章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不行。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精读文章
(4)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有如赞美诗一般。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当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白求恩精神”是否过时了呢?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积累本课生字和成语。
2.收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简述他的个人历史和功绩,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第四单元·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感人之处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像太阳奉献了阳光,像小草奉献了绿色,像花朵奉献了美丽……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都用奉献去书写自己的人生之路。
复习导入
白求恩精神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b.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3.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4.以身殉职。
a.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新课导入
本文通过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展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也加入了自己的议论,这种写作手法就叫作夹叙夹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写法,深入感受白求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魅力。
重点探究
明确知识: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中,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中,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重点探究
1.朗读第一自然段,把握主要内容,研究写作手法。
(1)用笔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记叙:“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概述了白求恩的政治面貌、年龄、受谁派遣、来华目的、路程、工作简历;让人们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有所了解。
重点探究
议论:从“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到这段结束。
议论的部分揭示出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精辟地论述了国际主义的内容,并指出我们也要实践列宁主义路线。
重点探究
第1自然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的事迹,议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作者开头概述白求恩的基本情况饱含着赞扬之情,使文章情理并茂,也为下文议论的展开提供了事实基础,引出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
重点探究
(2)本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白求恩同的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探究
(3)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重点探究
2.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握主要内容,研究写作手法。
句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1)用笔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重点探究
叙述的这两件事尽管非常简明、概括,但都表明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使所“议”之点有记叙的事例加以证明,使本段议论的中心理由更加充实。
重点探究
议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准确完整地表明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风貌。
重点探究
(2)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
第一层(从开头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重点探究
(3)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
重点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对工作
对同志对人民
对技术
白求恩同志
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重点探究
(4)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重点探究
·记叙:“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议论:从“现在大家纪念他”至文段末,全为议论。
3.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记叙和议论的句子。
重点探究
本段先叙后议,叙的内容是写白求恩、毛泽东两人的交往以及毛泽东对白求恩的哀思,议的内容是写应该做白求恩那样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总结拓展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的事实根据,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以“议”为主,夹叙夹议,使文章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我们在写作中,如何用好夹叙夹议的写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彩?请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请写出两则关于“刻苦钻研”和“无私奉献”的道理论据及一个事实论据。
2.学习叙夹议的写法,简述你身边的一个人的事迹,并谈谈你对他(她)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第三部分: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部分:学习精神和品质
叙议
结合
夹叙
夹议
纪念白求恩 学习白求恩(中心论点)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再 见
点击此处输入副标题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