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sè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曹操简介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理解课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
水波多么动荡,山岛高高耸立。
本指从高处向低处看这里引申为“登上”
大海,古时对东海的别称
水波动荡的样子
高耸的样子
写出了的登临地点和目的,显示了作者壮阔的胸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数木丛杂生长,百草丰盛茂密。
这两句描绘出岛上草木的长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两句是对全景的描述,借写大海威严的气势,表现出曹操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及积极进取精神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风吹草木的声音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
万顷波涛汹涌澎湃
这两句写大海动态的景观,表现大海的壮阔气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海涛中运行
运行、运转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
光彩耀眼的样子
灿烂的星辰好像在海涛中闪烁光彩。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庆幸
极
用来
吟咏
诗歌
喜悦高兴到达极点哪,就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愿和志向。
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实景)
(想象)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1、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练习:
乐府
四言
感怀写景诗
2、本诗以“观”统领全篇,先写( ),然后写( ),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的胸怀和( )的气概。
实景
虚景
宽广
豪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这首诗写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③、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④、描写草木本色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阅读 下面古诗,回答有关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3——8句是描写沧海景色,有动有静如: 写得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本诗中“若”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⑤、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抱负?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