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课时(总第九课时)
宁阳英才学校 崔承森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一、预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预习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预习任务:
任务一:光的反射规律
思考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得见?
.
2、探究光的发射规律
阅读课本39页的“探究”内容:
①实验器材 。
②读图2.2-5 弄清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③读课本39页图2.2-3和图2.2-4归纳出结论。
。
3、读图2.2-6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任务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 叫做漫反射。
2、 叫镜面反射。
四、预习诊断: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光路是可逆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入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反射角。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________。
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用久了的油漆黑板会“反光”,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
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6、有一束光线以垂直于镜面的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应该为______。当镜面绕入射点转动25°角,则反射光线转动了_______。
7、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8、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0,反射角是______;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光线逐渐偏离法线,则反射光线将法线______(靠近/偏离)。
9、作图题: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图1 图2
五、预习质疑:
30°物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课时(总第十课时)
宁阳英才学校 崔承森
平面镜成像
一、预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预习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预习任务:
任务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仪器 。
读课本43页“探究”思考:
要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应选什么物体来作镜面?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 。
用平板玻璃作平面镜时,悬着什么物体来成像效果最好、最清楚?
。
如何确定想的位置、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确定物像位置关系?
。
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
平面镜成像实验结论:
①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
②像与物体大小 。
③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 。
④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 。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任务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________。
凸镜对光线起_____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_________;凹镜对光线起______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_________。
预习诊断: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
2.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________。凸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凹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
3.小芳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镜中她的像高是______米,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
4.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5、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6、如图所示,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那么这个时间是( )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7、如上图所示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
8、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预习质疑: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看不见的光》预习学案
看不见的光
命题人:金桥学校 杨现利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看不见的光。
2、初步了解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预习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 : 前置复习
1、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的过程叫 。
2、完成光路图:
空气 A
水 B
预习任务二:认识光谱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颜色的光,如果把各种颜色的光按上列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红外线。
太阳可以辐射__________,任何物体都可以辐射__________一个物体,它的温度__________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加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紫外线。__________是天然紫外线最重要的来源。
预习任务三: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1、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各是什么?
2、红外线应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如何应用紫外线服务人类的生活及如何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预习诊断】
1、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 ),任何物体均可以辐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 )。
2、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杀死( ),能使荧光物质(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
3、以下对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
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
C、只有太阳光中含紫外线
D、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
【预习质疑】
1、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预习学案
《光的折射》
命题人:金桥学校 杨现利
【预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预习重点】
1、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原现象。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1、观察图2.4-1,把一束光从空气斜着射入水中,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位迹如何?
2、什么是光的折射?
预习任务二: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__方向偏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
2、当光线垂直射向两个介质的分界面时,光线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任务三:眼睛受骗
为什么插鱼时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试用光路图解释一下
【预习诊断】
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B、平静的水面映出岸边树木的倒影
C、太阳光经茂密的树林在地上技射出一个个圆形的光斑
D、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像
2、画出图1中的折射光线
3、光从空气斜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_______光线与______光线、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_______;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预习质疑】
1、
2、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总第八课时)
宁阳英才学校 崔承森
第一节 光的传播
预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预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预习任务:
任务一:光源
1. 叫光源.
2.光源分为 和 .
列举天然光源的例子 ;
列举人造光源的例子 .
任务二:光是如何传播的及其应用
1.自主做课本35页演示实验“光是怎样传播的”(可按如图所示做)。
2.归纳实验结论: .
3.你认为如何形象简单地在本上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
。
4.完成课本35页“想想做做”小孔成像实验,并解释其原理是
.
5.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请写出来
任务三:光的传播速度
读课本36页内容后回答:
1.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 。 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 表示。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
4.光年是 单位,它等于 。
预习诊断: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3、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挖掘隧道时,采用的“激光准直”技术
B.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对就排直了
C.通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向外看时,眼睛离洞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大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速虽快但光传播也须用时间 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6、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五、预习质疑: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五节《光的色散》预习学案
光的色散
命题人:金桥学校 杨现利
【预习目标】
1、了解太阳光谱,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
2、通过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
【预习重点】
光谱的概念我的色散现象。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色散:阅读课本P51,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百屏来承接,在百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彩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预习任务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由_______混合而成的。
学习任务三:物体的颜色。
1、物体为什么呈现不同的色彩?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为什么?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为什么?
【预习诊断】
1、雨后彩虹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河水中的云彩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树叶下的光斑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2、用一束太阳光照在红毯上,看见纸是红色,如果用一束蓝光照在该红毯上,看见的颜色是( )
A、品红 B、紫色 C、红色 D、黑色
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识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预习质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