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5 08: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前回顾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__________ ,物质种类 ____ 。
化学变化: __________ ,物质的种类 _____ 。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
(1)常见的典型化学变化
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金属的锈蚀和冶炼;③食品的腐蚀与变质;④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等。
(3)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即________或________。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颜色、状态、溶沸点、硬度、吸附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不变
改变
有无新物质生成
吸热
放热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变现出的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变现出的性质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蜡烛燃烧的探究
01
学习目标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02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蜡烛燃烧实验探究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是否溶于水、浮于水面还是沉入水底。
点燃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火焰分为几层?哪层亮?哪层暗?用火柴梗放在火焰上,观察现象。
分别用一个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点燃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用火柴点燃生成的白烟,观察现象。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
白色、圆柱形固体、有气味
②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
硬度较小,
难溶于水且 密度比水小
易切,
浮于水面,不溶解
③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①观察制作材料
结 论
现 象
实 验 步 骤
石蜡和棉线烛芯
点燃前
②蜡烛燃烧是否有声音,蜡烛有什么变化
①观察火焰有什么特点?
燃着时
结 论
现 象
实 验 步 骤
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蜡烛安静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放热、
石蜡熔化,放出少量黑烟。
火焰分三层:内焰、外焰和焰心
焰心呈淡蓝色
内焰呈暗黄色 最暗
外焰呈黄色 最亮
石蜡受热熔化物理变化
石蜡燃烧化学变化
③把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燃着时
结 论
现 象
实 验 步 骤
外焰
内焰
焰心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最黑。
(中间颜色最浅)
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结 论
现 象
实 验 探 究 步 骤

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取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取滴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有水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记)
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结 论
现 象
实 验 步 骤
熄灭后
有白烟产生,
熔化的蜡烛逐渐凝固
棉线变黑。

用火柴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白烟燃烧,
火焰顺着白烟将
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①观察现象
白烟可以燃烧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测量 C. 实验 D. 推理
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练一练】
C
A
3.蜡烛的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或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C.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石蜡燃烧只生成水
  
4.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的被烧焦 B.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C.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D.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练一练】
D
B
5.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 空气
6.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练一练】
B
C
背景知识参考:阅读化学书14页(1)—(4)
①____________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浑浊越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④空气中含有哪些你熟悉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
⑤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 。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二氧化碳
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氧气
氧气越充足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氧气
二氧化碳、氮气
二氧化碳
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计划】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提出问题 :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变化?
作出猜想:
(1)二氧化碳含量
(2)氧气含量
(3)水蒸气含量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大于
小于
大于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阅读14页步骤1和步骤2
准备收集气体 收集呼出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步骤3: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现象:
空气— 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呼出气体— 立即熄灭。
空气——
——呼出气体
步骤4: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
呼出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现象:
空气—无明显现象。
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步骤5: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或
眼镜片呼气
干燥玻璃片、眼镜片置于空气中
现象:
空气— 无明显现象。
呼出气体— 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
得出结论:
{5DA37D80-6434-44D0-A028-1B22A696006F}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氧气
吸入空气 > 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
呼出气体 > 吸入空气
水蒸气
呼出气体 > 吸入空气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
【练一练】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利用了下图的装置,即在
装置中盛约半瓶蒸馏水,A管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管
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在这里这个装置可能起的作
用是:
a、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b、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
c、防止盛氧气的钢瓶漏气
d、使氧气润湿有利病人
e、可洗涤钢瓶输出氧气中的尘埃
这些作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a b c d e B、a b d e
C、a b d D、a c d
【练一练】
1、蜡烛燃烧既发生了   变化又发生了   变化,火焰分 层,  部分最明亮,   部分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  部分温度最低。
物理
化学
3
外焰
内焰
外焰
焰心
2、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 +氧气 水+二氧化碳
点燃
【练一练】
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燃着的蜡烛在刚吹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初二的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试一试: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试验验证】
(1)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白烟处(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

①和②
二氧化碳和水都不具有可燃性
(4)结论:所以说推测 是正确的

1、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进行探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现象和结论。
2、观察实验时,需要关注物质在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可靠结论。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