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5 06: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主要是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并能运用三角形的这个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关三角形边的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发现和理解,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容易,此内容的教学价值更多的在于过程与方法。
设计思想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质其实是“两点间所有连线线段最短”也就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一公理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因此,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创设快递员走哪条路更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回顾“两点间所有连线线段最短”也就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从三角形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从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再通过画三角形、围三角形两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进一步验证和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推理、操作等探究活动,进一步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信息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若干长度线段的卡纸。
七、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初识三边关系
1.师:随着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快递员小明也越来越忙了。瞧,他正装满一车的货物要从快递仓库出发送到福华茗苑。(课件出示:)从快递仓库到福华茗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说说理由。(两点之间距离线段最短)
师:两条路线围成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三角形)路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我们分别用①、②、③标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刚才两条路线谁近问题,用三角形的边来说,又应该怎么说?(生说师板书①+② 〉③)
2.师:观察上图,你还有什么发现?(② +③ 〉①、(①+③ 〉②)
3.师:请你用一句话来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连接两点间的长度,线段最短。所以我创设了快递员小明送货所走的路线这一生活情境,把这一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从三角形的角度两条路线的关系(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再通过归纳,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时“连接两点间的长度,线段最短”为这一发现提供理论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观看待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动手操作实验,验证三边关系
1、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看看是否符合这个规律。
2、学生活动,汇报(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画图活动,进一步证实“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渡语:还记得刚才我们用三条线段在黑板上围成三角形吗。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课件出示:)如果老师给大家3厘米、4厘米、7厘米、9厘米四根线段,从中选三条线段围三角形,可以怎么选?你能根据刚才的推论判断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根不能?为什么?
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2)小组动手验证
(3)(实物投影仪)汇报操作结果(指明上台操作)
师:3厘米、4厘米、7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重合成一条线段
(师出示课件动画验证说明)
从刚才的操作验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推断出哪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在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并从中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由于学生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验证3厘米、4厘米、7厘米能否围成三角形时,出现个别学生能围成三角形。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的看到三条线段重合成一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提升,应用三边关系
(过渡语:我们发现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接下来有没有兴趣接受挑战)
1、(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各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学生用手势判断)。
① 2cm 5cm 6cm
② 2cm 5cm 2cm
③ 5cm 8cm 11cm
④ 3cm 5cm 8cm
①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②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③师:从刚才几道题的判断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判断速度差别较大,是否有什么好的判断方法?(其实,只要判断三角形的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
④如果把3cm 去掉,改成多长就能围成三角形?
生:4厘米、5厘米……
师:能一直写下去吗?
生:不能,要比13厘米短。
师:能比4厘米再短一点吗?
生:比3厘米长就可以
师小结:比3厘米(两边之差)长,比13厘米(两边之和)短。
(同学们运用大家的智慧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挑战,有没有信心接受下一关挑战?请看题)
2、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12分米,另两边的长度的和是14分米,这两条边分别是多少分米?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师提示:把14分米分成时,可以按一定顺序想)
学生汇报
(3)师小结:聪明的建筑师就是利用三角形三边的这种关系,设计出精美的建筑艺术。(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精美建筑的设计过程与三角形三边关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创造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四)总结回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这节课,同学们就快递员小明走哪条路近的问题,换个角度看发现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并通过操作实验,证实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换个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八、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① + ② 〉③
② + ③ 〉①
① + ③ 〉②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