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总复习 第2课时-数的运算综和练习(一) 青岛版(五四学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总复习 第2课时-数的运算综和练习(一) 青岛版(五四学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5 13: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总复习“数的运算”
综合练习(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学习准备:
1.课本、文具盒、练习本、草稿纸等学习用品
3.学习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示暂停视频完成学习任务
2.打开任务单和练习本。
暂停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
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四则运算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
数学素养。
复习链接
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或相减
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
加法运算律
乘法运算律



交换律:a+b=b+a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复习链接
应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分数除法
分数乘法
转化
复习链接
知道了转化是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小数乘除法
整数乘除法
转化
王老师要买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她带了800元钱,够吗?应找回(或再付)多少元?
一、回顾与梳理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买190本
每本3.8元
带800元钱够吗?
应找回(或再付)多少钱?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怎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呢?
想一想: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计算方法?
暂停
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怎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笔算
口算
估算
继续
想一想,怎样解决“带了800元钱,够吗?”这个问题。
每本3.8元
要买190本
一、回顾与梳理
思考和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那些条件?
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3.
8
0
×
1
9
0
3
4
2
3
8
0
7
2
2.
0
0
3.80
×190
=722
(元)
722
<800
答:带800元钱够了。
返回
笔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每本3.8元
要买190本
一、回顾与梳理
3.80
×190
=
722
(元)
722
<800
答:带800元钱够了。
3.80
×
190
用简便方法口算解决这个问题。
每本3.8元
要买190本

3.80
×
200
-
3.80
×
10

760

38

722
返回
一、回顾与梳理
用计算器计算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722

800
答:带800元钱够了。
3.80
×190
722
(元)
=
每本3.8元
要买190本
返回
一、回顾与梳理
3.80
×190
≈800(元)
答:带800元钱够了。
3.80

4
要解决的问题是“带了800元钱够吗?”,不需要求出精确的结果,求近似值即可,所以用估算就可以解决。
4×200

800
190

200
用估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每本3.8元
要买190本
返回
一、回顾与梳理
精确计算
估算
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想一想,要解决“带800元钱够吗”这个问题,选择哪种计算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选择这种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比较麻烦。
计算简单快捷,计算器携带不方便。
比较简单、快捷地解决问题。
一、回顾与梳理
如果求“应找回多少元?”,选择哪种计算方法比较合理?
3.80
×190
=
722
(元)
800-722

78(元)
答:应找回78元。
求“应找回多少元?”,就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所以要精确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先求花了多少钱:
再求剩下多少钱:
一、回顾与梳理
暂停
问题情境
王老师买词典
选择计算方法
带了800元钱,够吗?
应找回(或再付)多少元?
只需要估算
需要精确计算
估算
3.80≈4
190≈200
4×200≈800
口算
3.80×200-3.80×10
笔算
3.8
0
×1
9
0
用计算器算
3.80×190
想一想,在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一、回顾与梳理
1.
二、学以致用
(数学课本112页第9题)
学校食堂计划购买1500千克大米。
这些大米够吃半个月吗?
只需要近似值
还剩下(还需要购进)多少千克?
需要精确计算
先求半个月需要多少千克大米:
95×(30÷2)=1425(千克)
再求还剩下多少千克:
1500-1425=75(千克)
答:还剩下75千克。
(1)如果平均每天吃95千克,这些大米够吃半个月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如果够了,还剩下多少千克?如果不够,还需要购进多少千克?
估算:95≈100
100×15=1500(千克)
答:够了。
暂停
三、跟进练习
(数学课本112页第8题)
2.一列火车从A城开往B城,平均每小时行120千米,4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16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120×4
=
480(千米)
480÷160
=
3(小时)
所求问题是“几小时到达?”,需要求出确切的时间,所以要精确计算。
答:3
小时到达。
暂停
120×4÷160
=480÷160
=3(小时)
先用速度乘时间求出路程
再用路程除以提速后的速度
求出几小时到达。
三、跟进练习
(数学课本112页第7题)
3.小刚和小明分别从书店和学校同时出发去体育馆。小刚平均每分钟走60米。如果两人要同时到达,小明平均每分钟要走多少米?
360÷60=6(分钟)
所求问题是“小明平均每分钟要走多少米?”,需要求出确切的速度,所以要精确计算。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求出小刚所用的时间,因为两人用的时间相同,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就可以求出小明行走的速度。
240÷6=40(米/分)
答:小明平均每分钟要走40米。
240÷(360÷60)
=240÷6
=
40(米/分)
暂停
先求小刚所用的时间
再求小明行走的速度
三、跟进练习
(数学课本114页第16题)
4.大连、烟台两个港口相距87海里。甲、乙两船分别从两个港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乙船每小时行15海里,甲船每小时行多少海里?
87
÷
3
-
15
所求问题是“甲船每小时行多少海里?”,需要求出确切的速度,所以要精确计算。根据速度和=路程÷时间,可以求出甲、乙两船的速度和,再减去乙船的速度就是甲船的速度。
=
14(海里)
=
29
-
15
答:甲船每小时航行14海里。
(87-3×15)÷3
=(87-45)÷3
=
42÷3
=
14(海里)
暂停
四、总结与反思
●计算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大部分的知识都要用到计算。
思考:“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等知识的学习是不是也要用到计算?
谈谈你的看法。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等领域以及“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等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是重要的工具。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怎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当解决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选择估算,又快又简便。
当解决问题需要精确结果时,必须选择精确计算,口算、
笔算、计算器都能算出精确值。
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