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1、取食行为
概念: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都是
动物的取食行为。
(如捕食、诱捕、使用工具、加工处理食物、贮存食物等)
动物取食行为的意义?
意义: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保证动物的生存);
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2、攻击行为
概念: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为称为攻击行为。
羚羊格斗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动物攻击行为的意义?
意义:这种攻击行为一般是同种动物之间,并且没有致命的伤害,只是排除对手。(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B
3、领域行为
概念:动物通过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动
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的行为称为动物的领域行为。
狗撒尿做标记
东北虎具有领域行为,可达十几平方公里。
蚜虫的领域---一片叶子
动物领域行为的意义?
意义:有利减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物,繁殖季节避免其他同种个体干扰,有利求偶、交配、育雏等,在领域内有利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物。
(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4、防御行为
概念:一切属于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可分为两类:
(1)可减少和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不论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等。
(2)在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以增加脱逃的机会
逃跑
威吓
黄鼬释放臭气
1.动物防御行为的意义?
意义:保护自己,防避敌害,从而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2.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之间,防御行为是不同种生物之间
小结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取食行为(保证动物的生存)
3、领域行为(利于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
2、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4、防御行为(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1.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攻击行为
B.领域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2.下列哪项不是攻击行为(
)
A.两只狗为一块骨而撕咬
B.两只雄鹿在繁殖季节的吼叫和打斗
C.一条雌鱼吞食自己的受精卵
D.一只公猫正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
3.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C
D
C
当堂训练:
4.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这属于(
)
A.防御行为
B.领域行为
C.攻击行为
D.取食行为
5.下列不属于动物防御行为的是:(
)
A.狗遇到人弯腰拾石块时,就逃跑
B.壁虎断尾
C.枯叶蝶体色形状像枯叶
D.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的位置,从而捕食。
6.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
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学习、防御行为
D.后天学习、攻击行为
A
D
B
8.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金龟子遇敌假死
A、取食行为
②狗撒尿做标记
B、防御行为
③仓鼠把果实贮存在洞穴中
C、领域行为
④饿狗为食物而争斗
D、攻击行为
7.动物在保卫自己的领域时,采取的方式不包括(
)
A、颜色
B、气味
C、动作
D、声音
A
9.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
A.雌虫凶猛
B.雌虫有食雄虫的习惯
C.雄虫过剩
D.有利于种族延续
D
10.根据功能划分下列动物的行为:
1、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2、狗撒尿做标记
3、乌贼喷墨汁逃跑
4、金龟子假死
5、公鸡争斗
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必须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2课时
1、繁殖行为
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动物的繁殖行为。
主要包括: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
占有繁殖空间
求偶、交配、孵卵
对子女的哺育等
雌性
雄性
1、在池塘边,你会看到蜻蜓点水,这是属于(
)
A取食行为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D节律行为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是燕子的什么行为(
)
A繁殖行为B节律行为
C防御行为D取食行为
B
A
2、节律行为
概念: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有周期性、
有节律,
称为节律行为或叫生物节律。
包括:
1)、潮汐节律:
3)、月节律:
2)、日节律:
4)、年节律:
1)潮汐节律:随着海洋涨潮落潮引起动物产生的节律性的变化。
2)月节律:节律周期为28天。
例: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有月经周期。
3)日节律:节律周期为24小时,其行为和白昼黑夜的交替相关。
夜行性动物
4)年节律:节律周期为一年。
3、社群行为
社群成员间有明显的分工和合作的相互关系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一系列行为。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有明确分工,并且还有等级之分。
首领(攻击力较强)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指挥战斗
特点:
1、同种动物 在一起, 2、具有不同的 ,
3、有的还具有 差别。
群居
分工合作
等级
工蜂:筑巢、保卫、采蜜等;
雄蜂:数量少,与蜂后交配;
蜂后:一只,产卵。
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天鹅按时迁徙(
)
2、蚂蚁间的分工合作(
)
3、黎明时公鸡打鸣报晓(
)
4、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
5、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
6、猫捉老鼠(
)
7、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
8、两狗争食(
)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10、金龟子遇敌假死(
)11、蜻蜓点水(
)
12、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
13、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
14、企鹅捍卫自己的领域(
)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取食行为
取食行为
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
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领域行为
1、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2、“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A.母鸡孵卵
B.鲤鱼产卵
C.蝙蝠捕捉蚊子
D.海豚戏水
3、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
A.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
C.捕食行为
D.繁殖行为
C
B
B
当堂训练:
4、下列不属于“求偶信号”的现象是(
)
A.星夜萤火
B.蜻蜓点水
C.孔雀展翅
D.夏日蝉鸣
5、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捕食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亲鸽衔虫喂雏鸽
B.鸟占巢区并筑巢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D.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7、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
A.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B.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
C.季节变化的结果
D.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
B
B
C
A
8、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麻雀的群体
9、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昼夜节律
B、潮汐节律
C、季节节律
D、没有节律
10、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
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11、在动物社群中(
)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C.个体形态上几乎没有差别
D.多数个体是最后优势者
D
A
B
B
12、每年春季,在南方度过冬天的家燕,一回到往年的居住地,就忙着修补旧日的巢,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育雏行为
13、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
A.主要表现在攻击力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担负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14、动物的繁殖行为是(
)
A.哺乳动物具有的行为
B.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的行为
C.每一种动物都具有的行为
D.脊椎动物具有的行为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