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7 08: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试题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l~12
题为道德与法治,
13~24
题为历史。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D【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民为贵”“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即可看出,孟子和荀子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赢得民心。
14.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C【解析】据所学知识,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创立刺史制度。
15.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赛
D.李清照
A【解析】据所学知识,唐朝时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一个典型示例是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16.宋代市舶收入,977
年为30万缗(货币单位),
978
年为50万缗,1159
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B【解析】据题干中的“市舶”即可联系到宋代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的史实。据此可知,题干所示市舶收入猛增的现象,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17.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A.实业救国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D【解析】据所学知识,林则徐、谭嗣同、秋瑾等人均属于近代中国在挽救民族危亡过程中国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代表,故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8.从1911年10月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C【解析】据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很快引发全国各省相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
.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A.中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解析】据所学知识,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A【解析】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右图所示的文明成就属于(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C【解析】据所学知识,题干图片所示文物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22.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猛烈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但丁这一思想的长篇诗作是(

A.《蒙娜丽莎》
B.《神曲》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哈姆雷特》
B【解析】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长诗《神曲》。
23
.
19
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
%,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
%
,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
%
,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解析】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中的“19
世纪70~90年代”即可判断出当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题干材料所示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之一,即美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24
.
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
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
.
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
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
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A【解析】据所学知识,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原来的余粮收集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共52分,25~28
题为道德与法治,29~32
题为历史。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
2021
年1月18
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材料二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6个分会场中的任意1个地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该地方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4分)
(2)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种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主要内容。(2分)
【答案】(1)示例:
①海或嘉兴。理由: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井冈山。理由:1927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③遵义。理由: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牧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延安。理由: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⑤西柏坡。理由: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打败国民党的重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不仅对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党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示例: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格;
长征精神: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解析】
(1)该题答案不唯一,从题干材料所示的6个分会场中的任选一个地方即可,在解答问题时,一定要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组织答案,所涉及的主要事件有中共诞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遵义会议、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等等,至于理由,回答这些事件的重大意义。
(2)该题答案不唯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中任选一个精神,然后回答其主要内涵即可。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
,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材料二
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
年增长18.4%。
1980年、1981年和199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
49.3
%
,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53.1%、48.5%和
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
(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增强;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有利于我国日用品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国家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我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扩大民众就业;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1)解答第一问,由材料中的“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等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至于作用,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重工业发展和轻工业发展两个方面来回答。
(2)第二问侧重考查轻工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从利于民生、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扩大就业、对外贸易等方面来回答。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
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
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档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3
分)
【答案】
(1)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研制成功;英国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英国采煤业、冶金业的发展;英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
(2)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解析】
(1)第一问概括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可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火车的发明、工业发展的需要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2)第二问评述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由材料中的“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可以看出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由材料中的“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可以看出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由材料中的“火车站……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可以看出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由材料中的“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可以看出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同年3月下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着手解决许多紧迫问题。
——摘自《世界历史》期刊(2018
.
6)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
l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什么追求?(
l
分)其主要推动力量有哪些?(
3分)
【答案】
(1)变化: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许多国家取得独立。原因:20
世纪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定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经过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亚非拉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殖民帝国调整统治政策等。
(2)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力量: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推动等。
【解析】
(1)由材料中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等信息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许多国家取得独立,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2)结合材料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等追求。至于原因需要从联合国、中国、世界格局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