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5 21: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测试
1.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可靠 B.得到较多的数据
C.实验失败后重新实验 D.得出不同的结论
3.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5516880263525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2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7.小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9.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3)取一火柴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能看到蜡烛上方产生一缕 ,用火柴去点白烟,可观察到 。结论: 。
参考答案
1. A 2. A 3. D 4. D 5. D 6. B 7. B 8. D
9. (1) 小 (2) 蜡烛熔化 (3) 外焰 (4) 白烟 白烟燃烧 产生的白烟中可能含有石蜡蒸气